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专业硕士]之中国文学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填空题

1. 据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记载,诸宫调相传为宋代熙丰元枯年间泽州_______首创。

【答案】孔三传

【解析】据宋王灼《碧鸡漫志》载,诸宫调相传为北宋熙丰元祷间“泽州孔三传者,首创诸宫调古传,士大夫皆能诵之”。

2.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出自_______的五古《颖亭留别》。

【答案】元好问

【解析】元好问擅长各种诗体,尤以七律的成就最为突出。他的七律,功力深厚,意境沉郁。他的五言诗,浑融含蓄,如五古《颖亭留别》中“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二句,物我相融,意象平淡而韵味隽永,体现出元诗的另一种风格。

3. “一祖三宗”之说最早见于方回的《_______》一书。

【答案】瀛奎律髓

【解析】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最早见于方回著的《瀛奎律髓》。“一祖三宗”指杜甫和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4. 《人境庐诗草》的作者是_______。

【答案】黄遵宪

【解析】《人境庐诗草》是清代黄遵宪的诗歌集,十一卷。收作者从清同治四年至光绪二十八年间写的诗648首。《人境庐诗草》集其毕生40年所撰600多首古今体诗,是中华民族在那个最屈辱时代的写照。黄遵宪为著名诗人,主张“我手写我口”,要求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所作形式多变化,熔铸新用词汇,描写亲历和耳闻的重大历史事件,有“诗史”之称。

5. “六义”中_______三类是《诗经》常用的艺术手法。

【答案】赋、比、兴

【解析】“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则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6. “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是南戏作家_______提出的创作主张。

【答案】高明

【解析】元末高明提出“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的创作思想,强调作品的社会教育作用,

努力尝试把戏剧“小道”提升到教育工具的地位。

7. 辛弃疾的词在宋代词坛别开生面,既慷慨豪放又温婉妩媚,并以豪放悲壮为主导,人们称之为“_______体”。

【答案】稼轩

【解析】辛弃疾以散文句法和经子诗赋入词,以词说理,带来了词体的大解放; 他极大地开拓了词境,使词在与乐分离之后,仍能作为一种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化的新体格律诗独立存在; 他的词无论长调或小令,都充分体现了他的才情和人格。这种在宋代词坛别开生面,既慷慨豪放,又温婉妩媚,而以豪放悲壮为主导风格的词,人们称之为“稼轩体”。

8. 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一诗中有“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这两句中提到的这位诗人是南齐的_______,“澄江净如练”出自他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一诗,这句诗的上一句是_______。

【答案】谢眺; 余霞散成绮

【解析】谢眺最突出的贡献,是对山水诗的发展和对新诗体的探索。在山水诗方面,他继承了谢灵运山水诗细致、清新的特点,形成一种清新流丽的风格。如他的名作《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中明媚秀丽的景物与诗人思乡的情思自然融合,显得深婉含蓄,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李白在《金陵城西楼月下吟》诗中就赞叹道:“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希。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足见其感人之深。

9. 东周洛阳一带的诗歌在十五国风中被称为_______风。

【答案】王

【解析】《诗经》中的“十五国风”中“王风”中的“王”是“王畿”的简称,即东周王朝的直接统治区,大致包括今河南的洛阳、偃师、巩县、温县、沁阳、济源、孟津一带地方。“王风”就是这个区域的诗。

10.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

【答案】不拘一格降人才

【解析】题干诗句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意思是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11.司马相如的代表作是《_______》和《_______》。

【答案】子虚赋; 上林赋

【解析】司马相如,工辞赋,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上林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和“辞宗”。

12.明代在南方的众多地方声腔中,最主要的有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和_______“四大声腔”。

【答案】昆山腔

【解析】中国戏曲四大声腔的概念随历史发展有所变化,如明初时指昆山腔、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地方戏兴起后的中国戏曲四大声腔系统,比较通行的说法是指梆子腔、皮黄腔、昆腔和高腔。

二、名词解释

13.明中叶三大传奇

【答案】明中叶三大传奇是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角的《浣纱记》和王世贞的《鸣凤记》的合称。它们分别标志着忠奸剧的定型、历史剧的新篇和时事剧的发轫。三大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明传奇创作新时期的到来。值得注意的是,梁辰鱼以昆山新腔为曲调创作了《洗纱记》,而《鸣凤记》则是中国戏曲史上第一部直接取材于现实的“时事剧”。

14.江西诗派

【答案】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自发有组织的、有理论宗旨的诗歌流派。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并尊黄庭坚为师派之祖,下列陈师道等二十五人。方回因为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就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江西诗派的创作主张及特色是:重视句法、喜用拗句; 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 风格生新瘦硬,但兼有浏亮芋绵。江西诗派自身的演变同时也代表着北宋诗风向南宋诗风的转变。江西诗派是宋诗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15.枚马

【答案】“枚马”是西汉辞赋家枚乘和司马相如的并称。出自刘勰《文心雕龙·诠赋》:“汉初辞人,顺流而作,陆贾扣其端,贾谊振其绪,枚马同其风,王扬骋其势。”二人均为文学侍从之臣,并以工于辞赋著称。后世用作咏词臣的典故。枚乘的《七发》是标志着七体赋即汉大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则进一步确立了汉大赋的传统和体制。他们对汉赋的发展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16.《七月》

【答案】《七月》是《诗经·豳风》中的名篇,也是其中最长的一首诗。全诗共分八章,每章各十一句,基本上是按季节的先后,逐年逐月地来写男女奴隶们的劳动和生活。《七月》全诗语言朴实无华,采用铺叙的手法写成,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古代奴隶社会阶级压迫的图画。其主要内容是描写我国上古时代农民受到剥削压迫的情况,他们终年辛勤劳动,而绝大部分的劳动是为“公”的,最好的生产国事都被统治者占去,自己却得不到温饱,过着悲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