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单选题
1. 下列选项中属于结构良好任务的是( )。
A. 写命题作文
B. 为班级设计网页
C. 诊断电脑故障
D. 完成考试单选题
【答案】D
【解析】结构良好问题的特征:①问题的明确性:②答案的明确性。
2. 中国近代从德、智、体三要素出发构建教育目标模式的第一人是( )
A. 严复
B. 梁启超
C. 谭嗣同
D. 康有为
【答案】A
3. 维新运动时期,对科举制度进行了一些改革,废除八股取士之后,另外设了什么特科? (
A. 法律
B. 经济
C. 政治
D. 数学
【答案】B
4. 提出培养“兼士”的教育目的是哪个学派? ( )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答案】C
5. “总明观”设置于南朝( )
A. 宋
)
B. 齐
C. 梁
D. 陈
【答案】A
6. 一个经常违纪的学生被调到一个风气良好的班级后,在周围学生严格守纪行为的影响下,其违纪行为暂时很少表现出来。这体现了观察学习的( )。
A. 习得效应
B. 情绪唤起效应
C. 抑制效应
D. 反应促进效应
【答案】C
【解析】观察学习理论表明,儿童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后果而习得新的行为。这种间接习得的行为既可能促进原有行为发生的概率,也有可能抑制原有行为的发生。观察学习有三种行为效应:抑制效应、扩散效应和促进效应。其中,抑制效应是指当学习者观察到某榜样因某一行为而得到了令人仄恶的后果,此时效仿的体验会增强对这一行为的抑制,那么抑制效应一也就发生了。
7. 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学内容、组织、方法及媒体的使用等所进行的系统规划称为( )。
A. 教学策略
B. 教学模式
C. 教学目标
D. 教学设计
【答案】D
【解析】教学策略,通常是指在特定教学情境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材料的组织和师生关系互动的规范等。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他环境中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者范型; 教学目标是指在某一个阶段(一节课或者一个单元)教学过程中预期达到的具体结构,是教学工作的依据和评价标准; 教学设计是指对整个教学系统的规划,是教师教学准备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在分析学习者的特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条件以及教学系统组成部分特点的基础上统筹全局,提出教学具体方案,包括一节课进行过程中的教学结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知识来源、板书设计等。
8. 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基本消除受教育权上的性别差异,规定小学可以男女同校的学制是( )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子癸丑学制
D. 壬戊学制
【答案】C
9. 以掌握为日标定向的学生倾向于将学业的成败归因于( )
A. 能力
B. 努力
C. 运气
D. 任务难度
【答案】B
【解析】德韦克的目标定向理论认为,在对学习结果的归因方面,掌握目标者认为努力是改善能力所不可缺少的,关注努力而不是能力,关注努力而不是能力,往往将结果的成败归因于努力的多少。而成绩目标定向的儿童持能力实体观,认为能力是成功的原因,而且能力是固定的,是不会随学习而改变的,所以,他们会把成败归因于能力的好坏。因此,答案选B 。
10.教育测验运动和实验教育学在研究方一法上主要体现了( )。
A. 人本主义取向
B. 科学主义取向
C. 解释主义取向
D. 历史主义取向
【答案】B
【解析】教育测验运动,是指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原先的考试制度己不适应当代的教育,所以对教育测验方法进行改革及对提高测验的客观性进行研究的运动,如智力测验、学力测验。实验教育学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主要是采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来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关系的理论。可见,教育测验运动和实验教育学都是追求用科学、定量的方法来研究教育。
11.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小学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
A. 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体验意志的实现
B. 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C. 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
D. 获得同一感,克服混乱感,体验忠诚的实现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