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17岁,中学生,因“发热4d,行走困难2d”于8月20日来诊。患者4d前发热,体温39.5℃,伴头痛、乏力、食欲下降,初以为患“感冒”,自服“感冒清”等药物治疗,但疗效欠佳。体温继续升高,最高达40.2℃。同时出现全身肌肉酸痛,并逐渐加重,以至于出现行走困难,由家属抬入病房。既往身体健康,否认“关节炎”、“肝炎”及结核病等病史。查体:T40℃,P126次/min,R40次/min,BP100/66mmHg;急性病容;咽充血,结膜充血;腹股沟可触及数个蚕豆大的淋巴结,轻压痛;肝肋下1cm,双肾区轻扣痛;双下肢小腿部肌肉明显压痛,四肢关节无红、肿、痛,病理反射未引出。进一步处理方案是() A.物理降温。 B.卧床休息,给予高热量、富含维生素B和C以及容易消化的饮食。 C.补充清蛋白。 D.利尿。 E.使用青霉素。 F.血液透析。
热淋患者,伴见寒热、口苦、呕恶者,在应用八正散治疗的基础上可加减选用何药() 防风、葛根。 白芷、黄连。 石膏、石苇。 柴胡、黄芩。 竹茹、黄芩。
以下哪项不是流行病学的用途() 探索病因。 预防措施的效果评价。 临床观察。 人群患病情况分析。 评价治疗措施的效果。
善于利水渗湿的腧穴是()。 丰隆。 阴陵泉。 三阴交。 水道。 太溪。
舟车丸的功用是() 化瘀行水。 行气逐水。 攻逐水饮。 温阳化饮。 健脾利水。
患儿男,3天,足月顺产,生后5小时出现反复抽搐,皮肤轻度黄染,面部较长,眼距宽,耳位低,耳廓有切迹,下颌小。B超检查患儿房间隔缺损。血白细胞8.5×109/L,中性90%,淋巴10%。
最可能的诊断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