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506景观规划设计[专业硕士]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曲径通幽”的审美意境及对于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
【答案】(1)“曲径通幽”的审美意境“曲径通幽”的审美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审美的最高境界之一。曲径通幽是指在造园之前,事先考虑到构园意境,这也是与西方园林最大的不同处。通过对空间的循环反复,空间位置的置换等,营造出“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境。空间上的风回路转,时刻给人出其不意的好奇之感,让人意犹未尽,这也时中国含蓄心理的体现。
(2)对于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曲径通幽构园技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小区规划方面,室内空间方面也可运用。空间位置的灵活组织,空间大小尺寸合宜,空间转换出其不意的趣味性的探索营造出一种有文化涵养的,耐人寻味的意境。
2. 简述隋唐园林的主要成就。
【答案】隋唐园林在魏晋南北朝所奠定的风景式园林艺术的基础上,随着封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而臻于全盛的局面。现将全盛时期造园活动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大致概括为以下六方面:
(1)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完全形成。
①“皇家气派”作为皇家园林所独具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园林规模的宏大,反映在园林总体的布置和局部的设计处理上面。
②“皇家气派”是皇家园林内容、功能和艺术形象的综合,给人一种整体的审美感受。它的形成,标志着以皇权为核心的集权政治进一步巩固和封建经济、文化的空前繁荣。
③皇家园林在隋唐三大园林类型中的地位,比魏晋南北朝时期更为重要,出现了像西苑、华清宫、九成宫等这样一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④就园林的性质而言,已经形成人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三个类别及其类别特征。
(2)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代有所升华,着意于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及局部的细致处理。
①开始诗、画互渗的自觉追求,把诗、画情趣赋予园林山水景物,以诗入园、因画成景已见端倪。
②以山水景物诱发游赏者的联想活动、意境的塑造己处于朦胧状态。
③“中隐”思想以及官僚阶层的壮大和官僚政治的成熟推动了士流园林的发展。
④文人参与造园活动,把士流园林推向文人化的境地,促成了文人造林的兴起。
(3)寺观园林的普及是宗教世俗化的结果,促进了宗教和宗教建筑的进一步世俗化。
①城市寺观具有城市公共交往中心的作用,寺观园林发挥了城市公共园林的职能。
②郊野寺观的园林(包括独立建置的小园、庭园绿化和外围的园林化环境)把寺观转化为兼有点缀风景的手段,促进原始型旅游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郊野的生态环境。
③宗教建设与风景建设在更高层次上相结合,促成了风景名胜区和“园林寺观”的发展。
(4)公共园林更多地见于文献记载。
①重视城市的绿化建设,丰富了城市总体的天际线,增益了城市绿化效果。
②长安的绿化不仅局限于城区,还以城区为中心,向四面辐射,形成了近郊、远郊乃至关中平原的绿色景观大环境的烘托。
③长安的绿化建设情况经传播影响及于国外。
(5)风景式园林创作技巧和手法跨入了一个新境界。
①造园用石的美学价值得到充分肯定,园林中的“置石”比较普遍,“假山”一词开始用作园林筑山的称谓。
②园林的理水,除依靠地下泉眼而得水外,更注意从外面的河渠引来活水。
③园林植物题材更为多样化。
④园林建筑从极华丽的殿堂楼阁到极朴素的茅合草堂,它们的个体形象和群体布局均丰富多样而不拘一格。
(6)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三个艺术门类已有互相渗透的迹象。
①中国古典园林的第三个特点诗画的情趣开始形成。
②第四个特点意境的含蕴处在朦胧的状态。
③隋唐园林作为一个完整的园林体系已经成型,并在世界崭露头角,影响及于亚洲汉文化圈内的广大地域。
3. 金谷园的基本内容和特色有什么?
【答案】(1)基本内容金谷园为魏晋六朝时期私家园林的代表,为西晋石崇所建。金谷园是一座临河的,地形略有起伏的天然水景园。关于这座别墅园,石崇的《思归引》、《金谷诗》和潘岳的《金谷园诗》皆有介绍。石崇经营金谷园的目的,是为了下野之后安享山林之乐趣,兼作服食咏吟的场所。
(2)特色金谷园有前庭和后园之分,亭台楼阁备极华丽,建筑内外金碧辉煌。园内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有许多“观”和“楼阁”,有从事生产的水稚、鱼池、土窟等,从这些建筑物的用途可以推断金谷园是一座巧妙利用地形和水系的园林化庄园。人工开凿的池沼和由园外引来的金谷涧水穿梭萦流于建筑物之间,河道能行驶游船,沿岸可供垂钓。湖水清澈甘甜,菱荷竞美,鱼跃蛙鸣。园内树木繁茂,植物配置以柏树为主调,前庭的沙棠,后园的鸟稗、石榴,柏木林中点缀梨花等。
4. 简述艮岳的造园艺术成就。
【答案】艮岳是汉族古典园林建筑之一,属于中国宋代的著名宫苑。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兴工,宣和四年(1122)竣工,初名万岁山,后改名艮岳、寿岳,或连称寿山艮岳,亦号华阳宫。
1127年金人攻陷汁京后被拆毁。它的规模并不算太大,但在造园艺术方面的成就却远迈前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艮岳造园艺术的成就,从总体到局部,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筑山:天然山岳典型化的概括。万岁山居于整个假山山系的主位,其西的万松岭为侧岭,其东南的芙蓉城则是延绵的余脉。南面的寿山居于山系的宾位,隔着水体与万岁山遥相呼应。这是一个宾主分明、有远近呼应、有余脉延展的完整山系,既把天然山岳作典型化的概括,又体现了山水画论所谓“先立宾主之位,决定远近之形”、“众山拱伏,主山始尊”的构图规律。
(2)置石:出现特置石。石峰,尤其是太湖石峰的特置手法,在宋代园苑里面已普遍运用,这种情况多见于宋画中。《历代宅京记》记大内后苑的前殿仁智殿的庭院中列二巨石,“高二丈,广半之”,东边的赐名“昭庆神运万岁峰”,西边的赐名“独秀太平岩”,皆由宋徽宗御书刻石填金字。而艮岳则无论石的特置或者叠石为山,其规模均为当时之最大者而且反映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3)理水:有完整的水系几乎包罗了内陆天然水体的全部形态:河、湖、沼、浴、溪、涧、瀑、潭等的缩影。系与山系配合而形成山嵌水抱的态势,这种态势是大自然界山水成景的最理想的地貌的概括,也符合于堪舆学说的上好风水条件。后世画论所谓“山脉之通按其水径,水道之达理其山形”的画理,在艮岳的山水关系的处理上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反映。
(4)植物配置:植物品种多且配置方式有孤植丛植混交及片植等力一式。园内植物己知的共数}一个品种,包括乔木、灌木、果树、藤本植物、水生植物、药用植物、草本花卉、木本花卉以及农作物等,其中不少是从南方的江、浙、荆、楚、湘、粤引种驯化的。
(5)建筑:建筑40余处,几乎包罗了当时的全部建筑形式。建筑的布局除少数满足特殊的功能要求,绝大部分均从造景的需要出发,充分发挥其“点景”和“观景”的作用。艮岳称得起是一座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合的具有浓郁诗情画意而较少皇家气派的人工山水园,它代表着宋代皇家园林的风格特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把大自然生态环境和各地的山水风景加以高度的概括、提炼、典型化而缩移摹写。
5. 何谓清代的“三山五园”?
【答案】“三山五园”是北京西郊一带皇家行宫苑囿的总称,始建于清朝康熙时期,兴盛于乾隆时期,大多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损毁。“三山五园”中“三山”指的是香山、玉泉山和万寿山,这三座山上分别有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再加上东面的畅春园和圆明园,就是所谓的“五园”
(1)香山静宜园静宜园位于北京西北郊的香山。全园结构沿山坡而下,是一座完全的山地园,分为三部分,即内垣、外垣、别垣。内垣在东南部的半山坡的山麓地段,是主要景点和建筑荟萃之地,包括宫廷区和古刹香山寺、洪光寺两座大型寺庙,其间散布着缨洛岩等自然景观。外垣是香山的高山区,面积广阔,散布着十五处景点,大多为欣赏自然风光之最佳处和因景而构的小园林建筑。别垣是在静宜园北部的一区,包括有昭庙和正凝堂两组建筑。内垣的西北区黄护成片,每至深秋,层林尽染,观西山红叶成为静宜园的重要景观。
(2)玉泉山静明园静明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玉泉山小东门外颐和园昆明湖西。清康熙十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