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703政治学原理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政治社会化
【答案】政治社会化就是政治文化的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也就是一个社会内政治取向模式的学习、传播、继承的过程。从政治社会化的基本含义看,首先,在个体层面,政治社会化是一个人特有的政治态度、政治情感、政治价值观和政治认知模式的形成过程。其次,在社会层面,政治社会化是特定政治文化传播和延续的过程。
2. 政治制度化
【答案】政治制度化,就是政治活动的组织原则与组织程序不断取得社会认可,并得到大多数社会成员普遍遵守的过程。任何政治系统都试图将系统内的成员的政治能力纳入到一个经常的、可预测的制度化渠道。制度化程度低或缺乏制度化政治参与通道的政治系统,必然难以维持自身结构的稳定性。
3. “左右共治”
【答案】半总统制是介于内阁制与总统制之间的政权组织形式。其主要特点在于:总统由选民选举产生,既是国家元首,又拥有任免总理、主持内阁会议、颁布法律、统帅武装部队等大权; 总理是政府首脑,对议会负责; 议会可通过不信任案。或拒绝政府提出的施政纲领而迫使政府向总统提出集体辞职; 议会无权弹幼总统,总统向全民负责。由于民选总统与向立法机关负责的总理和内阁共存,所以常常出现议会多数党(团)支持的总理与属于另一党派的总统共治的现象,简称“左右共治”。
4. 国家元首
【答案】国家元首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机构。它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国家元首一般分为两种形式:即个体国家元首和集体国家元首。国家元首的职权主要是:公布法律; 任免国家机关中的高级官员; 召集议会,宣布戒严、大赦、紧急状态或对外宣战; 以国家最高代表身份对外交往; 代表国家颁布荣誉、授予荣誉称号和证书等等。
5. 全球化
【答案】全球化是指世界上各种国际关系行为体、政府、团体、个人之间跨越领土、种族、语言等界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全方位多形式的交流和交往活动,从而使全人类向更加密切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和相互融合的方向发展。在政治领域,全球化则意味着国际政治行为体在政治领域内横向联系的扩大和相互作用的加强。其主要标志是,国际政治行为
体多元化、国家的地位和作用发生变化、国际政治行为体之间关系的扩展和加深、决策框架在各种层次上的相互联系以及全球意识的深化等。
6. 政治社会学
【答案】政治社会学是政治学与社会学结合的产物,它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帕累托、莫斯卡和韦伯等人都是政治社会学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20世纪中期行为主义兴起以后,政治社会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概括起来说,政治社会学主要研究的是政治与社会间的互动关系,即在一定的社会之中是如何产生政治权威的,产生出的政治权威又是如何影响和制约社会的。其主要研究的课题有:政治的社会根源、社会结构与政治、社会与政治变革、政治精英与政治体系和政治对社会的反作用等。
7. 政治系统论
【答案】政治系统论运用了系统论和控制论的一般原理,不注重使用国家这种模糊的概念,而以政治系统为自己的基本研究对象,从宏观角度对政治过程,特别是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中的价值分配进行研究。其在研究过程中首先确定的是系统与环境的边界,然后从系统与环境的互动过程来具体分析政治系统的输入、输出和反馈过程。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戴维·伊斯顿、莫顿·卡普兰等。
8. 极权政体
【答案】极权政体,又称全能政体或总体统治。主要是指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一些激进的独裁体制,如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和德国的国家社会主义。极权统治的典型特征在于它对社会彻底而全面的控制。它打破了国家与社会、集体与个人、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基本界限。
9. 市民社会
【答案】“市民社会”一词具有古典含义和近代意义。古典含义的“市民社会”主要是指建立了国家的“文明社会”,相对于野蛮部落而言,近代含义则是指国家控制之外的社会经济生活,相对于国家而言。政治学中的“市民社会”主要是指以市场经济为依托的、独立于国家权力控制的自主社会领域。
10.政治发展
【答案】就广义上讲,政治发展是政治体系向更高级形态的变迁过程,如从封建国家到绝对主义国家,从分散、多元的政治形态到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从资本主义民主向社会主义民主的演进等等。从狭义角度上讲,政治发展是指政治体系内部结构、体制、功能和运作的科学化、合理化,如从习俗、惯例、传统治理向法律、制度治理的转变,从政治、行政合一的体制向官僚行政体制的变迁,从全能、集权政府向有限、分权政府的转化等等。政治学研究的政治发展,主要集中在狭义的概念,即政治体系内部的政治发展,尤其是指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发展。
11.威权国家
【答案】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亚非拉地区兴起的一些新的民族国家,建立了一种威权主义的国家形态。威权国家独立之时统治者基本上是坐享其成的,他们将殖民者的统治机器不经改造就直接占为己有,因此小可避免地形成了国家机器对民众的强权统治。同时,他们在宗主国的政治压力之下被迫模仿宗主国的政治制度,也往往因为不符合国家的实际情况而显得有名无实,虽然威权国家具备西方民主的制度框架,但这些制度都缺乏功能,无法实际运作。真正在威权国家中掌权的是单一的领袖或少数寡头所组成的寡头集团。
12.国家元首
【答案】国家元首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机构。它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国家元首一般分为两种形式:即个体国家元首和集体国家元首。国家元首的职权主要是:公布法律; 任免国家机关中的高级官员; 召集议会,宣布戒严、大赦、紧急状态或对外宣战; 以国家最高代表身份对外交往; 代表国家颁布荣誉、授予荣誉称号和证书等等。
二、简答题
13.政党制度有哪些体制模式和组织类型?
【答案】(1)政党制度的体制模式:
①竞争型政党制度
竞争型政党制度是指一国的政党通过竞争选票或议席的方式而上台执政的政党体制模式。由于竞争型政党制度也有着产生于发展的不同轨道,因而在竞争性政党制度内部也有着不同的类型。萨托利结合一国政党的数量与竞争性程度两个标准,将竞争型政党制度又细分为极端多党制、有限多党制、两党制和一党独大制四种主要类型。
②非竞争型政党制度
在政治力量的互动状态中,除了存在着竞争关系外,还有可能存在着合作、冲突和互助等多种态势。而一旦某种政治制度得以建立和巩固之后,则非竞争型的政党制度就只能要么是一党制,要么是一党领导制。但是由于一党制的具体构成要素并不完全一致,所以非竟争型政党制度的具体类型又并不止两种,有法西斯主义一党制、民族主义一党制、一党领导制和一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2)政党制度的组织类型:
①政府外的政党组织
政府外的政党组织是指政党在政府机构体系之外,由各政党自行建立起来的组织机构体系。一般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党的领袖、党的地方组织和外围组织四个层次。
②政府内的政党组织
政府内的政党组织是指各政党在正式的政府机关内部设立的,统一本党党员意志和行动的政党组织。由于现代政党己经全面介入到了政府活动之中,所以政府内的政党组织也分为议会内的政党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