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718史论之艺术概论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艺术作品

【答案】艺术作品是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媒介和艺术语言,通过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将艺术家头脑中形成的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物态化创造出来的审美鉴赏对象。艺术作品既是艺术创作的诉求对象,又是艺术消费的主要对象。它作为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主题,蕴含着丰富的内容,集中体现了人类的审美经验、审美意识和审美创造。

2. 普列汉诺夫《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

【答案】《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是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普列汉诺夫的著作,发表于1899~1900年。全书分为六个部分:《第一封信》至《第四封信》及两个《札记》。《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史上第一部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研究艺术起源的成功之作,也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经典著作之一。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通过对原始音乐、舞蹈、绘画艺术以及它们同生产劳动实际联系的分析,系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认为艺术不是起源于“游戏”,而是起源于生产劳动。该著作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建设马克思主义美学与文艺学体系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

3. 移情

【答案】移情是指在审美或欣赏时,人们把自己的主观感情转移或外射到审美对象身上,且对之进行欣赏和体验,从而使知觉表象与情感相融合的过程。移情的概念由德国美学家菲舍尔提出,立普斯则是“移情说”最重要的代表,该学说认为人在审美过程中,把物化成人,以人度物,设身处在物的地位,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仿佛它也有了感觉、思想、意志,从而使人与物发生同情与共鸣,达到物我交融、物我同一的境地,产生美感。“移情说”对西方现代派艺术产生过非常重要的影响。

4. 文化创意产业

【答案】文化创意产业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创意产业”一词最早出现在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文化创意产业是创意产业的核心,它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它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演、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

5. 艺术管理

【答案】艺术管理是五种传统管理的应用——计划、组织、实施、监督和控制。艺术管理有

助于表演和视觉艺术作品,并把艺术家的作品展示给观众。从理论上讲,主要有几个途径,首先是目标管理、行政手段、法制管理。

6. 语言艺术

【答案】语言艺术是指人们常说的文学,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各种体裁。由于文学总是以语言为手段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语言作为艺术媒介和基本材料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人们一般将文学称为语言艺术。

7. “准艺术”

【答案】“准艺术”是指艺术发生的第二个阶段。从工具的产生,到艺术的发生,大约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纯粹的实用品; 第二阶段:既是实用品,又是艺术品,这就是艺术发生的开始,称作“准艺术”、“史前艺术”或“艺术前的艺术”; 第三阶段:纯粹的艺术品,就是文明社会的艺术。“准艺术”发生在狩猎经济为基础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四万年至三万年以前,发生的标志是人体装饰、雕刻和岩画的出现。“准艺术”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过渡性与发展性。

8. 艺术批评

【答案】艺术批评指艺术批评家在艺术欣赏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理论观点和批评标准,对艺术现象所作的科学分析和评价。艺术批评是一种理性的、科学的接受方式,从一定的立场观点出发,在对作品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挖掘作品的深层意蕴; 分析阐释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作品的得失、作品的艺术特征、作品所包含的艺术规律等问题。艺术批评建立在艺术欣赏的基础之上,是艺术欣赏的深化。艺术批评的作用表现为三个方面:在艺术家的创作与大众接受问起沟通、调节、引导作用; 影响、指导艺术创作,进而影响艺术接受; 艺术批评不只对作品本身,还会对作品产生的社会效果进行调解。

9. 柏拉图

【答案】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生于雅典的大贵族家庭,生活在古希腊文明由盛至衰的转折时代,青年时代就学于苏格拉底,曾在雅典开辟了一个学园,专门聚众讲学,著书立说,从事学术活动。柏拉图一生密切关注政治,“改造社会”始终是他思考的重心。他以“理念论”为中心,建立了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庞大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柏拉图一生完成著作40多部,大多以对话的方式讨论哲学、美学、伦理、逻辑、政治等问题。其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理想国》、《大希庇阿斯》、《斐德若》等著作中。

10.意匠

【答案】意匠是文艺美学术语,指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时的匠心独运,或日艺术活动中创造性的构思设计。语源于西晋文学家陆机的《文赋》,其具体操作内涵包括:对生活素材的收集、概括、提炼,对客观物象的位置经营,对作品主题的发掘等。

二、简答题

11.从社会学、认识论和审美三个层面归纳,谈你理解的艺术是什么? 什么是艺术?

【答案】(1)就艺术的社会本质来说

①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②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艺术形态;

③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④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形态。

(2)就艺术的认识本质来说

①艺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

②艺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

马克思提出了四种掌握世界的方式,即:理论方式、艺术的方式、宗教的方式和实践精神的方式。掌握世界的方式即认识世界的方法、手段、途径或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形式。

(3)就艺术的审美本质来说

审美的问题是贯穿在整个艺术理论中的核心问题,艺术的认识是审美认识,艺术的创造是审美创造,艺术的欣赏是审美欣赏。可以说,审美是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事物的根本性质。艺术反映现实美,同时艺术创造艺术美。

12.为什么说艺术需要以情动人?

【答案】情感性是艺术的审美特征。一切文学艺术都是情感的艺术,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情感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形式,它反映着人对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的主观态度,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和目的所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形式。在艺术创作和欣赏中,情感始终起重要作用。艺术作品需要以情动人,原因在于:

(1)情感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具有重要作用

①情感在创造艺术形象时的变形作用

任何艺术形象都会在情感的作用下发生符合目的的变形:情感使艺术家观察到的是变了形的物象,情感使艺术形象对客观事物的形象有所改变。作家为了真实的表达感情的需要,可以对外在形象进行虚构、夸张处理。如《三国演义》在历史的基础上以“七分真实,三分虚构”完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全非历史人物的真实面日,使读者看到了一幅气势恢宏、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②情感在创造艺术形象中的动力作用

艺术创作的直接动因是情感,一切艺术都是情感的表现。例如,一九九九年五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出动了数千架飞机对巴尔干半岛上的小国南斯拉夫进行狂轰滥炸,并且丧心病狂地袭击、炸毁了我国驻南大使馆。这激起了中国青年艺术家的义愤,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学生在当天仅用三个多小时就创作完成了一幅巨型壁画《格尔尼卡——1999年5月7日午夜》,其中饱含着创作者的眼泪、激情和愤怒,饱含着中国青年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其视觉冲击力、精神震撼力和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