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史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六学二馆

【答案】六学二馆是唐代中央官学的简称。六学指国子监所属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和律学。二馆指门下省所属的弘文馆和置于东宫的崇文馆。隋唐时官学有了较完善的发展,唐在隋的基础上,中央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六学。六学中前三学似属大学性质,学习儒家经典,后三学似属专科性质,六学属于直系,归国子监统领。此外,唐还设有崇文馆、弘文馆和医学,属于旁系。弘文馆、崇文馆这“二馆”为收藏书籍、校理书籍和研究教授儒家经典三位一体的场所。

2. 朱子读书法

【答案】朱子读书法是关于朱熹读书原则和方法的总结。朱熹强调读书穷理,因此关于怎样读书他曾提出过重要的原则和方法。他的弟子汇集他的训导,概括、归纳出“朱子读书法”六条,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和居敬持志。①循序渐进是强调读书要按一定的次序和步骤,反对贪多务广; ②熟读精思是说读书时必须多读、记住、背熟、勤十思考; ③虚心涵泳指读书时要探明原意、独立思考、勤苦奋进、保持虚心; ④切己体察指读书必须与自己的思想实际、生活经验等结合起来,还要以所读之书的道理来指导自己的实践; ⑤着紧用力指读书要有坚持不J 解,勇往直前乃至不惜牺牲生命的读书精神; ⑥居敬持志指读书时要注意力高度集中,要树立远大的日标,明确读书的目的。

朱子读书法是朱熹关于读书方法论述的概括和总结,集中体现了他的读书论和他的读书经验,很有见地,后人依据他的读书法,订立了读书程序,在封建教育实践中影响很大。但我们在考究朱子读书法时必须注意两点:一是他所说的“书”主要是维护封建统治、道德教育方面的“圣贤之书”; 一是他的读书法不曾注意到书本知识和实际调查的配合,更谈不到实验或实践。

3. 西南联合大学

【答案】西南联合大学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由内迁的3所大学联合组建的国立大学,简称“西南联大”。七七事变后,教育部令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至湖南长沙,联合组成临时大学。1937年8月临时大学筹备会在南京成立,11月1日,在长沙正式上课,共设文、理、工、法商4个学院,17个学系。校本部设在原圣经书院德涵女学旧址,文学院设在南岳,校务由北大校长蒋梦麟、清华校长梅贻琦、南开校长张伯苓组成常务委员会主持,年底战火逼近长沙,又西迁云南昆明。1938年4月抵达昆明后,改“西南联合大学”名,5月4日正式开学,同年秋增设

1939年又设立先修班和进修班。师范学院,附设师范专修科,增设航空工程学系以及电讯专修科,

1940-1941学年,发展为文、理、法商、工、师范5个学院,26个学系,2个专修科,1个先修班。

有教师350多人,学生3000多人。西南联合大学在抗日战争期间被誉为人后方的“民主堡垒”,发生过震惊中外的“一二·一”反内战、反暴行、争取民主运动。1946年5月,联大宣告结束,各校分别返回平、津原址复校。

二、简答题

4. 颜之推教育思想的特色。

【答案】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围绕如何加强士大夫子弟的教育而展开,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家庭教育

①教育要及早进行。颜之推认为家庭教育应从胎教开始,纵然做不到胎教,也要及早从幼儿教起,越早越好,不要错过教育的最佳时期。幼年时期性情纯洁,未染恶习,比较容易接受影响,塑造的可能性较大,所以说早期教育效果最佳。

②把爱子和教子结合起来。他强调教子要严,反对溺爱偏爱,主张对子女爱得其所,爱得其法,把爱护子女和教育子女结合起来。他认为把慈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勤于督训,子女才能成器。

③注意环境习染对子女的影响。他很注意环境习染对子女的影响,告诫子弟要“慎交游”,要求审慎地看待子女左右的人,以防导入歧途。

④重视家庭的语言教育。他认为从小学好语言很重要,父母对儿童学习正确的语言负有重要的责任,指导儿童学习语言应注意规范,重视通用语言,而不应强调方言。

(2)注重十大夫教育,主张“实学”

①揭露士大夫教育的腐朽空泛。颜之推揭露士族子弟依仗门第高贵,游手好闲,不学无术,庸碌无能,知识浅薄,体质衰弱,既不从事劳动,又不肯学习。他认为当时士大夫教育严重脱离实际,培养的人缺乏任事的实际能力。他对这种腐朽空泛教育的批判切中时弊,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很有影响。

②主张“实学”。颜之推提出“实学”的教育,以代替士大夫腐朽空泛的教育。他主张培养国家实际有用的人才。他的“实学”教育内容,除强调读儒家《五经》外还主张兼及“百家之书”,并要求广泛接触社会实际生活,应学习农、工、商、琴、棋、射、投壶等以及农业生产知识。他主张广积生活经验、注重经世致用知识的见解,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3)重视学习态度和方法

①虚心。颜之推认为学习目的是“多智明达”,“所以求益”,补自己的不足。他提倡虚心务实,博学广师,反对骄傲自大,目中无人。

②惜时。他认为人的一生都要学习,应该珍惜时光。年幼“固须早教”,少年也不可“失机”,但如果早年失学,“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历史上有许多人,都是晚学而获得成就的,不可“以老废学”。他提倡刻苦钻研,赞扬了许多惜时苦学而有成就的人。

③眼学。他认为学习上最重要的是“眼学”,即亲眼直接观察获得知识。他对专靠耳闻而得

来的学问持怀疑态度,认为耳闻未实,眼见为真。他反对士大夫那种道听途说的学风。

④勤勉。他强调学习要勤勉努力,认为即使迟钝的人,只要勤学不倦,也可以达到精通和熟练的程度。他认为只有勤勉,才能“博学”; 只有勤勉,才能对知识“皆欲根寻,得其原本”。他这种主张寻根究源、反对不求甚解的思想是有价值的。

⑤切磋。他推崇《尚书》中的“好问则裕”和《学记》中“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说法,提倡在师友之间相互切磋,切不可“闭门读书,师心自是”。他认为在学习上好问求教,与良师益友共同研究切磋,相互起明,能较快地增进知识而避免错误。

5. 简述菲茨与波斯纳提出的操作技能形成阶段及其特点。

【答案】菲茨和波斯纳提出了三阶段模型,将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分为认知阶段、联系阶段和自动化阶段三个阶段。其各自含义与具体特点如下:

(1)认知阶段及其特点

练习者要将组成某种动作技能的活动方式反映到头脑中而形成动作映象,并对自己的任务水平进行估计,明确自己能够做得如何。在该阶段:对示范动作,或者参考}5、参考图示进行观察,需要了解所要学习的动作技能的动作结构和特点,以及各组成动作之间的联系,从而在头脑中形成动作映象。

(2)联系阶段及其特点

在这个阶段,学习者的注意力己从认知转向动作,逐渐从个别动作转向动作的协调与组织。开始把个别动作结合起来,以形成比较连贯的动作。但是他们常常忘记动作之间的联系,在动作转换和交替之际,往往出现短暂的停顿现象。

(3)自动化阶段及其特点

这是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所学习的动作技能的各个动作在时间和空间上己联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巩固下来,各个动作的像话协调以达到自动化。

6. 简述陈鹤琴“活教育”思想体系的三大命题。

【答案】(1)“活教育”的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2)“活教育”的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3)“活教育”的教学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7. “四书”指哪4种书?

【答案】“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其在中国的教育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大学》和《中庸》都是《礼记》中的篇章,《大学》提出了儒家对大学教育目的、任务和途径的总结性论断,提出了一个完整而概括的政治、道德教育的纲领和程序。《中庸》的基本思想是发挥儒家折衷调和的思想,即中庸之道。《论语》是孔门弟子辑录的孔子言行录,也记录着孔子门徒的言行,共二十篇,《孟子》是孟子门徒万章等人对他的言行的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