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硕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内部冲刺班模拟题5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劳动周刊》
【答案】《劳动周刊》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机关报,也是中共领导下的第一张全国性的工人报纸。1921年8月20日在上海创刊,4开小型报。该刊广泛报道了全国各地的罢工斗争,对陇海铁路工人大罢工和汉口人力车工人大罢工更是作了集中的反映,被称为“教育训练劳工们的一个最好的机关报”。它发行到全国许多地方,受到工人们的欢迎。1922年6月19日,被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以“载过激言论”、“鼓吹劳动革命”的罪名勒令停刊,共出刊41期。
2. 中国报刊的“喉舌”功能说(历史变迁)
【答案】“喉舌”功能说是说明报刊或其他新闻媒介作用的比喻。主要指报刊是党、政府、人民或读者的耳目,既起着沟通信息的作用,又发挥检测环境的功能,同时还能引导舆论。这一形象性提法来自西方。(1)在我国最早提出喉舌观的是梁启超,他在此马克思观的基础上,提出“耳目”论观点的。梁启超认为,国家的强弱,“在于其通塞而已。血脉不通则病,消息不通则陋。上下不通,故无宣德达情之效,而舞文之吏,因缘为奸; 内外不通,故无知己知彼之能,而守旧之儒,乃鼓其舌”; 若无报纸,则比邻之事不知,是“有耳目而无耳目”; 上下之情不通,“则有而无也”; 无耳目,无,是为废疾; 所以要维新政治,扶持国体,首先就得创办报纸,“为国民之耳目,作维新之”。(2)1929年《党的生活》出版启事中说:“《党的生活》与其他刊物的区别,不仅在于要讨论党内的问题,更在于它是一般党员的喉舌。" (3)延安解放日报1942年4月1日《致读者》中说:“报纸的任务:不仅要充实群众的知识,扩大他们的眼界,启发他们的觉悟,教导他们,组织他们,而且要成为他们的反映者、喉舌。”延安解放日报1942年9月22日社论《党与党报》中说:“报纸是党的喉舌,是这一巨大集体的喉舌。”
3. 报刊的四种理论
【答案】报刊的四种理论是指1956年出版的施拉姆等人合著的《报刊的四种理论》中提到的当时世界上存在的四种新闻理论,即“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论”“共产主义理论”。这四种新闻理论描述了四种大众传播体制。(1)集权主义理论,产生于16, 17世纪的英国,其主要目的是支持推进政府的政策,为国家服务。在集权主义理论下,报刊可以公有或私有,但媒介控制非常严格,必须受政府控制。政府要对媒介使用者颁发特许执照并进行新闻检查,媒介是加
第 1 页,共 3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