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42公共经济学之农业经济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分析国外现代农产品期货市场是如何产生的? 发展现状如何?

【答案】(1)国外现代农产品期货市场产生过程

①远期交易时期一一解决季节性供求矛盾问题

19世纪30-40年代,芝加哥发展成为重要的谷物集散地。为了缓解农产品季节性供求矛盾和价格剧烈波动,连接供求的中间商迅速增加。中间商设立仓库,缓解了农产品季节性供求矛盾,但承担很大价格风险和囤积资金不济的风险。中间商探索出了远期交易模式,在购入农产品后,立即到芝加哥并与芝加哥的加工商或销售商签订第一年春季的供货合同,以事先确定销售价格并确保利润,合同还能以抵押形式帮助中间商获得银行贷款,以确保农产品购买和库存费用的及时供给。

②远期合约交易时期一一解决供求信息不对称问题

随着农产品购销范围从芝加哥扩展到全美甚至欧洲,供求信息不对称问题急需解决。中间商都想寻找一个集中信息的场所,以便及时了解供求行情和价格信息。为此,1848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 )成立。CBOT 发展初期主要是为买卖双方提供相互见面、交流信息、洽谈业务和达成交易的场所。CBOT 于1851年正式引入农产品远期合约交易。远期合约交易小仅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即期交易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有助于保持农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而且使农产品买卖双方相互之间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价格波动的风险。

③标准化期货合约时期一一解决农产品远期合约非标准化问题由于农产品远期合约从签订到实物交割的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价格不断波动,买卖双方都希望能自由转让以规避价格风险或者把握获利机会,一些资金雄厚的商人也因农产品远期合约买卖存在获利机会开始参与远期合约交易。为了克服农产品远期合约非标准化给这些交易带来的很多困难,CBOT1865年推出标准化期货合约取代远期合约,之后又实施了保证金制度,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农产品期货市场由此诞生。

(2)国外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现状

①CBOT 诞生及1865年推出标准化期货合约后,不断有新的农产品期货品种上市;

②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美国其他交易所建立,农产品期货品种增多;

③20世纪中后期至21世纪初,农产品期货市场在世界各地都得到较快发展:

④21世纪初,期货交易进入其他领域。

2. 衡量农业产业结构合理性的方法与指标体系有哪些?

【答案】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通过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业资

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从而使农业产业结构的效益、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1)衡量农业产业结构合理性的方法

①比重法

比重法是根据各次产业产值在产业结构中的百分比确定其合理程度的方法。但比重法并不能完全反映产业结构的合理程度。

②类比法

类比法是用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同另一个地区相比,从而说明这个地区产业结构的合理程度的方法。用于条件大体相同的国家或地区之间,具有局限性。

③速度法

速度法是用一个部门的速度同另一个部门的速度比较,或者用一个部门现在速度同过去的速度比较,以此说明结构是否合理的方法。速度快慢只反映结构在一定时期的发展状态,并不能确切说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程度。

④协调法

协调法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研究农业产业结构运动的内在规律性,综合考杳部门之间在一定时期的合理比例关系,使产业结构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不受阻碍地和谐进行的方法。协调法要对产业部门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作深入细致的研究。

(2)衡量农业产业结构的指标体系

①反映农业产业结构状况的指标

a. 土地利用结构

即耕地、林地、牧草地、养殖水面等各种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

b. 播种面积结构

即各种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百分比。

c. 农业总产值结构

即各业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百分比。

d. 农业商品产值结构

即各种农产品的商品产值占商品总产值的百分比。

e. 农业劳动力利用结构

即各业所占用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

f. 资金利用结构

即各业所占用的资金占资金总量的百分比。

②反映农业产业结构的效益的指标

a. 反映经济效益的指标

主要指标有单位面积产量(产值、净产值),劳动生产率,单位产品成本,每元投资所得的产值、净产值、商品产值。

b. 反映社会效益的指标

主要指标有农产品商品量及其构成,农产品商品率,主要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

c. 反映生态效益的指标

主要指标有森林覆盖率,自然灾害发生率,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和水资源中有害物质含量。

3. 什么是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答案】(1)无公害农产品

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过加工,或经过初加工的安全、优质、面向大众消费的食用农产品。

(2)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绿色食品有以下特点:

①发展绿色食品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②绿色食品特定的生产方式是指按照标准生产、加工、并对产品实施“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

③绿色食品是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食品;

④对产品依法实行统一标志与专门管理。

(3)有机食品

有机食品是指生产环境未受污染,生产活动有利于建立和恢复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在原料的生产加工过程中既不使用农药、化肥及生长激素类化学合成物质,也不采用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也不采用其他不符合有机农业原则的技术与材料,通过有机食品认证、使用有机食品标志的、可供饮食的、符合国际或国家有机食品标准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

4.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什么? 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案】(1)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登博斯宣言》对可持续农业界定为: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基础,并调整技术和机构改革方向,以便确保获得和持续满足目前几代人和今后世世代代人需要。这种(农业、林业和渔业部门)持续发展能保护土地、水资源、植物和动物遗传资源,而且不会造成环境退化,同时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能够被社会接受。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在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要的发展条件下,采用不会耗尽资源或危害环境的生产方式,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改革,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维护土地、水、生物、环境不退化、技术运用适当、经济上可行以及社会可接受的农业发展战略。

不造成环境退化是指希望人类与自然之间、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达到和谐相处,建立一种非对抗性、破坏性关系; 技术上运用适当是指生态经济系统的合理化并不主要依靠高新技术,而以最为适用、合理的技术为导向; 经济上可行是指要控制投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避免国家则政难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