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北师范大学语言学概论934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零形式
【答案】零形式是指用词的原形式来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的一种语法手段。语言学中的零形式是指在深层语义中,理论上存在一个与它紧相邻的结构成分。这个结构成分在表层结构中的形式是零,在实际话语中不能添补。零形式这个概念是从数学引进到语言学领域的。语言学中的零,表示的不是无的概念,而是表示空位的意思。例如,在英语中,有boy/boys单复数的对立,boys 有复数形式的标记-s ,那单数就以不加标记的形式为标记从而形成区分功能,这就是零形式。
2. 腭化
【答案】腭化是语音同化现象的一种,指舌面音以外的辅音发音时因受高元音影响,舌位抬高,舌面靠近硬腭使发出的音成为舌面音或具有舌面音色彩的现象。腭化使气流通道变窄,增加擦音成份,塞音腭化后常带有塞擦音色彩。如北京话[n]、[l]等声母在高元音[i〕之前时,就会产生愕化现象。在历时平面,普通话的3个舌面音声母两套声母受高元音[iy]的影响而腭化演变来的。
就是古汉语
和
二、简答题
3. 语境对词义的影响和作用。
【答案】语境是指语言环境。在书面语中变现为上下文所产生的语言环境,词义在使用过程中不是仅仅只有表面上的意义,一般还有深层意义,而这一意义是直接与语境相关的。语境可以使词语的意义发生以下几种变化:
(1)使语言意义更明确,消除多义和歧义
一个词语往往不止有一个意义,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歧义现象,而相应的语境则可以很好的分化词义的多义现象。例如,“家里门没锁。”这句话中,锁是多义词,离开语境,句子就有歧义,如果加上一句表示上下文语境的话,就会将“锁”这一词单化。例如,上面的例句加上一句“去超市买把锁回来吧”就可以知道上述句子中的“锁”是名词。
(2)使词语获得临时的、特定的含义
词义是以语音形式固定下来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反映和主观评价,以及词在特定使用范围中所产生的意义。但是在具体的语境中,可能会获得一些临时的意义。例如,“我爸天天晚上修长城。”这句话中的“修长城”就不再是原来的意义,而是表示“打麻将”的意思,是在语境中获得的临时的意义。
(3)影响词语的感情色彩
词的感情倾向也是固定的,但在一定的语境中也会改变。例如,“真不错,考个试还能背回一
,筐鸭蛋”“不错”本来是一个褒义词,但在这句话的语境中可知,是一个表示讽刺的贬义词。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
(4)填补、丰富词语的意义
词语在很多情况下不是仅仅只反映表面的词义,而可能还会有‘定的深层含义,根据语境可以补全这些含义。例如,《哈姆雷特》中王后想表达怀疑哈姆雷特杀了他的父亲时说了句“你把你父亲大大地得罪了。”这句话中的“大大”就是具有深层意义的词语。
4. 简述复综语词根词缀与词根语、黏着语的词根词缀的区别。
【答案】(1)复综语的词根和词缀必须连接成句使用,不能独立使用。复综语没有一个能独立使用的词,只能连缀成句子使用。比如汉语动词“吃”可以独立运用,但在美洲印第安语中,根本就不能独立说出“吃”来,必须同时把谁发出吃的动作说出来,还必须把吃的对象说出来,所以一个词带出来的就是一个句子。
(2)词根语和豁着语的词缀与词根之间有较大的独立性,词缀都是附加在词根上,一个词能够区别出哪个是词根,哪个是词缀。
(3)词根语的复合词多,派生词少。词根是自由语素,能够独立成词,词缀是不成词语素,词缀数量很少,只限于“老、儿、头”等少数几个。一般是只附加在词根上表示语法意义。戮着语中,派生词多,词根必须和词缀结合成词,词根不能单独使用。词缀数量庞大,词缀的每一种变化只表示一种语法意义,多种语法意义就要用多个变词语素来表示。
5. 请说明词义与概念的区别。
【答案】(1)词义是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即词的内容。词义具有概括性、模糊性和民族性。
(2)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了概念。
(3)概念是纯思维的东西,只能表示理性意义。词除了能表示理性意义之外,还能表示某种感情色彩和语体风格。例如,“老大娘”和“老太婆”都表示“年纪大的妇女”的概念,但词义表示的感情色彩不同,前者是尊敬的称呼,后者含有不尊重之意。
(4)表达概念的语言形式是词语。同一概念可以用词义不完全的词来表示,也可以用短语表
,词义不完全相同,但有时可以表不同一概念; “疗效”和示。例如:“医生”“大夫”和“郎中”
,概念相同,而“疗效”是词,“医疗效果”“医疗效果”是短语。
(5)概念作为一种思维形式,全人类都是相同的,词义则具有民族特点。例如“狗”作为概念,全世界都没有区别; 但欧、美等地以狗喻人多带褒义,在汉语中则多含贬义,如“狗东西”、“狗头军师”等。
三、论述题
6. 请谈谈你所了解的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途径、目标。
【答案】社会语言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门边缘学科,主要是指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从不同的社会科学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异的一门学科。其代表人物有索绪尔、海姆斯、祝碗瑾、陈原等。
(1)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语言学,既与社会有关也与语言有关,是研究语言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韩礼德把社会语言学分为宏观社会语言学和微观社会语言学。
①宏观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中的整体性、全局性的问题,包括语言与民族、一个国家的语言政策、语言规划、语言的规范化等,是把语言问题当作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来看待,例如我国推广普通话的语言政策和少数民族的语言政策。
②微观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个体的、局部性的问题,例如研究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引起的个人语言变异。
社会语言学的很多研究中,需要将二者结合起来。
(2)社会语言学的研究途径
具体学科的方法论是关于该学科的研究方法的基本理论和原则,是由该学科的性质、对象和任务决定的。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社会共变关系的语言科学,主要通过对语言变异现象的研究来揭示语言的使用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异的规律。具体研究途径有:
①抽样调查法
a. 随机抽样
第一,简单随机抽样:在全部对象中用抽签或参考随机数表的方法来确定样本。
第二,系统抽样:也称等距抽样,指在对象序列中规定每隔若干选取‘个样本,总体对象的排序最好选择与因变量和自变量不相关的方式,以保证抽样的随机性。
第三,分层抽样:也称类型抽样,把总体对象按其内部的某些特征区分为不同的层次或类型,然后再分别按比例抽样。(例如:少数民族群众对普通话的语言态度)
第四,阶段抽样或分组阶段抽样:先把对象总体按内部特征分成若干组,然后从各组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形成样本组,再从样本组中随机抽取调查的样本。(例如:大规模、复杂的语言生活调查)
b. 非随机抽样
第一,偶然抽样:调查人员在特定的场合下,把偶然遇到的对象作为调查样本。
第二,比例抽样:根据调查项目确定调查对象的比例,然后按比例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第三,判断抽样:调查者根据常识或逻辑进行判断,决定抽取样本的范围、数量等。
②社会调查法和科学实验法
a. 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发放书面形式的调查问卷进行社会调查。问卷的关键在于设计要合理。
b. 访谈法:直接与被调查者交谈获得材料。主要弊端是受访者在访谈中十分注意自己的说话方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