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民族学院F113社会学概论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戏剧论(戈夫曼)

【答案】戈夫曼的戏剧论是社会互动理论中的一种观点,他采用戏剧分析的方法,从印象管理的角度来揭示人们社会互动的特点。在《口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他指出,世界是一个大舞台,生活就是在演戏,表演者最关心的是留给观众什么样的印象。他的理论主要研究人们运用哪些技巧来创造在别人心中的印象,所以又称为“印象管理理论”或“印象整饰理论”。戏剧论认为,互动的一方总想控制对方的行为,使对方通过对自己行为的理解做出符合自己计划中的行为反应。、

2. 社会福利

【答案】社会福利有广义与狭义之分:①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政府和社会团体为提高社会成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而采取的种种措施; ②狭义的社会福利则专指对社会生活有困难者进行帮助。社会福利的主要内容有:社区医疗保健网络、社区文化娱乐设施、劳动就业培训与指导中心。

3. 精英循环(帕累托)

【答案】精英循环是意大利社会学家帕累托提出来的,是指社会系统维持平衡和稳定的基本机制,体现为:社会平衡的基本条件就是保持循环路线的畅通,以使执政阶层中总能保持一定数量的精英。一旦流动缓慢,就会造成执政阶级中蜕化分子激增,同时非执政阶级中的精英小断增长,社会将随之失去平衡和稳定,而征服或革命将使新的精英掌权并建立起新的平衡。

4. 社会事实

【答案】社会事实是指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换一句话说,普遍存在十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做社会事实。社会事实是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提出的一个概念。涂尔干的这一界定包含了社会事实区别于个体(或心理)现象的三个突出特征:社会事实对于个人来说是外在的,即它具有客观性; 社会事实对个人具有约束力; 社会事实具有普遍性。

5. 社会性别

【答案】社会针对具有不同生物性别的人所制定的、足以确定其身份与地位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表现的模式。其含义包括:社会性别不是从染色体性别开始,依次决定后面的各个层次; 各个层次之间并不必然应该统一; 社会性别不是一个固定的范畴,而是容易变化的,尤其是可以通过互动和冲突而变化。

6. 角色距离

【答案】“角色距离”概念是符号互动论者、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最早提出的。角色距离是指一个人自身的素质、能力、水平与他所要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差异现象。一个人扮演社会角色,既然角色不完全就是他本人,一个人的水平、素质、品格和能力与所要扮演的角色的要求之间总会有差异,所以角色距离是普遍存在的。

7. 不遵从越轨

【答案】不遵从越轨(nonconforming deviant)与反常越轨不同。不遵从越轨者相信规则是坏的,以至于有必要通过蓄意和集体的违反它而向它进行道义上的挑战。同希望隐瞒其行为的反常越轨者不同,不遵从越轨者吸引人们对其行为的注意。他们的目标不是个人得失而是改变规则。

8. 内化

【答案】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相一致,自己所认同的新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统一的态度体系。这种态度是持久的,并且成为自己人

,它反映了将内射和认同共同塑造到自我和他格的一部分。最成熟的内化水平称为“自我同一性”

人的一致性形象中。

9. 社会分化

【答案】社会分化是指社会系统的结构中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地位发展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种不同社会地位的过程。社会分化具有两个重要特征:功能专一化和地位多样化,后者直接反映了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地位差别的扩大趋势。社会学正是从社会分化的兔度考察社会结构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的。

10.镜中之我

【答案】库利的“镜中之我”概念认为,自我源自以群体为背景的同他人的符号性互动,在社会互动中人们通过他人对自己行为的态度和反应来认识自己,就如同从镜子里发现自己。库利的镜中我概念将自我意识分为三个阶段:①设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 ②做出行为后,设想他人对自己行为评价; ③根据自己对他人的评价的想象来评价自己行为.

二、简答题

11.简述社会关系与社会行动的关系。

【答案】(1)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的联系:

从发生学的意义上来说,社会关系是通过社会行动和社会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人们在某一社会生活(社会活动)领域中进行多次交往,进而形成某种较为固定的交往模式,这就是社会关系。这样看来,社会行动与社会关系是结合在一起的,社会关系只有在社会交往(相互的社会行动)中才能形成。同样,当一定的社会关系形成之后,它就会对人们的社会行动产生规范的作用,即社会关系为人们的社会行动和社会相互作用提供了“模本”。可以说,社会关系与社会行动有强烈

的依存关系:社会关系以社会行动为内容,社会行动以社会关系为形式; 没有社会行动的社会关系和不受社会关系指导的社会行动都是不可理解的。这也就是说,将社会行动与社会关系分离开来只是某种研究的需要。

(2)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的区别:

①社会关系是社会结构的基本元素,在马克思看来社会是社会关系的体系。社会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社会关系不是指个别人之间的关系,它是社会中具有一定普遍性的联系。社会关系是从更加概括和抽象的意义上说明处于相同或类似的社会相对位置上的人们之间的共有的行为模式,比如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老师与学生的关系等。

②社会行动是指人们有意识的、注入了某种社会意义的、并与他人发生关联的行动。韦伯区别了社会行动的类型,力图说明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一个理性化过程。

12.简述国内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主要观点。

【答案】对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百年来并无定论。

(1)170多年来国外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其分类

①侧重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这种观点在西方社会学传统中的主要代表为孔德、斯宾塞、涂尔干等人,形成社会学中的实证主义路线。

②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这种观点在西方社会学传统中的主要代表为韦伯等人,形成社会学中的反实证主义路线。属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的学者中,既有主张第一种类型的观点的,也有赞成第二种类型的观点的,但他们都赞成马克思的下述观点:个人是社会的存在物,应当避免把“社会”当做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 反之,社会又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各个人借以生产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③不属于上述两大类的其他社会学定义。其中有些观点影响不小,但都没有成为社会学发展的主流。

(2)100多年来国内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

按照上述分类,中国社会学界100多年来大体有以下几种观点:

①侧重以社会为研究对象。其代表性观点有:

a. 认为社会学是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治和乱、兴和衰的原因,揭示社会由以达到治的力法和规律的学问;

b. 认为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一样是研究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

c. 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整体及其规律性。

②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其代表性观点有:

a. 新中国成立前主要以孙本文为代表,他从芝加哥互动学派心理行为理论出发,批评他列举的前)又种定义虽没有什么错误,但均不能认为是适当的定义,而适当的定义是:“以社会学为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

b. 台湾学者龙冠海也认为社会学的主要旨趣“是研究在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中的人”;

c.1978年后,有的学者认为“社会学是研究人们的社会性行为规律的科学”,有(杨心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