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厦门大学财务学系808管理学与管理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答案】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政府转移支付乘数一般为正值,表示收入随转移支付的增加而增加。

2. 汇率制度

【答案】世界上的汇率制度主要有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两种。固定汇率制是指一国货币同他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其波动限于一定的幅度之内。浮动汇率制是指一国不规定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官方汇率,听任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发地决定。浮动汇率制度又分为自由浮动与管理浮动两种,前者指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不采取仟何干预措施,汇率完全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力量自发地决定。后者指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对外汇市场进行各种形式的干预活动,主要是根据外汇市场的供求情况售出或购入外汇,以通过对外汇供求的影响来影响汇率。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情况看,西方各国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实行固定汇率制,即按照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又称布雷顿森林体系)所实施的固定汇率制。此后,由于美元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西方各国相继放弃了固定汇率制而采用了浮动汇率制。

3. 存款准备金

【答案】银行经常保留的供支付存款提取用的一定金额货币,称为存款准备金。按照一个固

,这个固定比例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定比例上交给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R D )

率(r d ),

4. 交易理论

【答案】交易理论是强调货币作为交换媒介作用的货币需求理论。交易理论认为,货币是一种被支配资产,并强调人们持有货币而不是其他资产,是为了进行购买。交易理论最好地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不持有储蓄账户或国库券这类优于货币的资产,反而要持有通货与支票账户这类狭义货币。

货币需求的交易理论采取了许多形式,这取决于如何把获得货币和进行交易的过程模型化。

所有这些理论都假设,货币的成本是只能赚取低收益率,而收益是使交易更方便。人们通过权衡这些成本与收益来决定持有多少货币。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交易理论模型是鲍莫尔一托宾模型。

二、简答题

5. 简述新古典增长理论中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的经济学含义。

【答案】(1)新古典增长理论中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的经济含义是:考虑了可以衡量的增长决定因素后余下的产出增长率,是不能用投入变动解释的产出增长率,是作为一个余量计算出来的。

(2)假定包括技术变动影响的生产函数为

提高。考虑到技术变动时,计算经济增长的等式为:

经济产出增长=资本的贡献+劳动的贡献+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因此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的计算公式为:

全要素生产率可以由于许多原因而变动。最常见的原因是:有关生产的知识增加,而且索洛余量即也常常被作为衡量技术进步的指标。但其他因素,如教育和政府管制也会影响全要素生产,在这里,A 是全要素生产率的现期技术水平的衡量指标。现在产出增加不仅是由干资本和劳动的增加,而且还由干全要素生产率的率,比如,由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工人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产出增加,这就意味着更高的全要素生产率。再如,如果政府要求企业增加减少污染或提高工人安全程度的资本支出,则资本存量增加,但总产出不变,这意味着全要素生产率降低。

因此,全要素生产率包括了会改变可衡量的投入和可衡量的产出之间关系的任何因素。

6. 说明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答案】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代表性理论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试图用实际因素解释宏观经济波动。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波动之源是技术冲击,分析了波动传导以及货币与产出的关系。

(1)技术变革是引起经济波动的实际因素中至关重要的一个

实际经济周期理沦认为,引起经济波动的实际因素很多,其中技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按照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在人口和劳动力固定的情况下,一个经济中所产生的实际收入便取决于技术

,其中,y 为实际收入,K 为资本存量,z 和资本存量,从而总量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y=zf(k )

为技术状况。于是生产中的技术变动便反映在:值的变动上,z 值的变动表现为生产函数的变动。由此可知,技术变动能够引起产出、消费、投资及就业等实际变量的波动。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技术的冲击具有持续的影响,产出的波动是持续的。技术的随机冲击是负的,经济从较低的水平开始增长; 技术的随机冲击是正的,经济从较高的水平上开始增长。产出的变化是永久的,而

不是如同自然率假设认定的任何产出的波动都是对自然率水平的暂时偏离。工资和价格的弹性不是使经济回到自然率水平,而是使经济回到稳定增长的路径。值得注意的是,技术变动主要影响供给,所以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等价于供给周期理论。

(2)波动的传导

经济的周期变动是经济中所有部门共同变动的综合体现。技术变动同时对经济的各个部门产生冲击是不常见的。整个经济应该存在一个传导机制,它通常发生在某个特定的部门内,被称为部门性波动源,然后,这个部门的技术变化能够传导到整个经济中去。如果一个部门出现了技术变革,如机械工业出现了机器人,那么,跟随其后,诸如食品制造业、汽车生产企业等从该项技术创新中获利的部门和企业将向生产机器人的企业定货,这样便引起对机器人需求的增长,生产机器人的企业增加,生产扩张,从而部门的冲击引起了整个经济的波动。

(3)货币与实际变量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即使在短期内货币也是中性的。名义货币量的变化不能引起产出和就业等实际变量的变化。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代表人物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在其模型中引入货币和银行系统,得出了产出决定货币的结论。该模型阐明两点:一是内部货币(银行系统的存款)与产出的关系比外部货币(基础货币)更密切,产出运动引起内部货币变化; 二是价格运动主要与外部货币有关,与内部货币关系不大。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宏观经济经常受到一些实际因素的冲击,如石油危机和农业歉收,还有诸如战争、人口增减、技术革新等。虽然冲击的具体原因很多,但是它

,或们引起经济波动的途径是有限的,要么使人们的偏好发生变动,要么改变技术状况(生产率)

者使可利用的资源发生变动等。

7. 什么是自动稳定器? 是否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答案】(1)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财政政策的这种内在稳定经济的功能主要通过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和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得到发挥。

(2)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值与私人经济中支出乘数值的差额决定了税收制度的自动稳定程度,其差额愈大,自动稳定作用愈大,这是因为,在边际消费倾向一定的条件下,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越小,说明边际税率越高,

从而自动稳定量愈大。这一点可以从混合经济的支出乘数公式

中得出。当t 愈大时,该乘数愈小,从而边际税率的变动的稳定经济作用愈大。举例来

说,假设边际消费倾向为0.8,当税率为0.1时,则增加1美元投资会使,总需求增加3.57

美元

; 若税率增至0.25时,则增加1美元投资只会使总需求增加2.5

美元

。可见,税率越高,自发投资冲击带来的总需求波动愈小,说明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