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建住院医师儿科题库>传染性及寄生虫疾病题库

问题:

[多选] 钩虫病的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包括()

A . 皮肤损害
B . 钩虫吸血量远多于渗血量
C . 诱发过敏反应
D . 小肠黏膜伤口渗血
E . 上消化道出血

患者女,50岁,因舌癌行舌大部切除术,同期用左前臂皮瓣修复缺损,术后24小时皮瓣出现苍白发凉,皮纹消失,7号针头刺入皮瓣,轻挤未见血液。此时提示皮瓣()。 静脉淤血。 正常反应。 动脉缺血。 静脉缺血。 皮瓣感染。 容易造成骨折不愈合的因素有() 骨折断端有软组织嵌入。 骨折附近软组织缺损。 开放性骨折清创时摘除过多碎骨块。 感染。 固定不确实。 在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诊断标准是() 100ml。 200ml。 300ml。 400ml。 500ml。 男,35岁,烧伤总面积70%,Ⅲ°烧伤60%,在院外度过休克期,创面有感染,伤后4天入院,近2天来腹泻、黑粪,以往无溃疡病史。在明确诊断后,首先采取的治疗是(). A.非手术疗法。 手术缝合止血。 迷走神经切断加胃窦切除。 胃大部切除。 感染创面切痂植皮术。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机制() 乙酰胆碱被水解为胆碱及乙酸。 乙酰胆碱活性降低,胆碱酯酶积聚。 胆碱酯酶活性降低,乙酰胆碱积聚。 胆碱酯酶不能被磷酸化。 胆碱酯酶活性增高,乙酰胆碱减少。 钩虫病的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包括()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