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农业大学72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启示?
【答案】(1)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提供的启示
①要重视市场作用;
以市场为取向,承认和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及市场的积极作用,实现从产品生产到商品生产的转变,是新经济政策的一个核心问题。因为只有利用商品市场经济,才能活跃农业,进而振兴工业,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同时才能在国营企业实行“商业化原则”,进行严格的经济核算。
②要重视各种经济成分的作用;
转向新经济政策后,改变了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力图建立单一社会主义共有制的做法,实行租让制和租借制。同时,列宁还主张重视发展合作制,认为这是农民最容易接受的过度到社会主义的唯一道路。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同时存在,互相促进,繁荣经济,是落后国家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真正便捷之路
③要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
列宁指出:对于执政的共产党来说,“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就是先锋队往前跑得太远,’,同时他非常严厉地批评了当时党内存在的各种官僚主义、特权思想、腐化堕落等现象。列宁主张从严治党,注意纯洁党组织; 主张改变党的领导方式,党政之间有各自的职权范围。实行党政分开是列宁对于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④要改革集权体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改革过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加强对权力的有效监管与制约。布尔什维党掌握政权之后,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权力过度集中的现象。在转向新经济政策后,这种权力过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在改革党的领导体制的同时,还要对国家机关进行改造,反对官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我国国情出发搞建设;
②经济发展要遵循经济规律,要循序渐进;
③要大胆的采用外国先进的发展经验,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保障其基本的生活需要;
⑤要提高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激发建设国家的热情。
2. 试述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基本特征和重大弊病。
【答案】(1)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
①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业化的新路,第一次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a.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国家继续完成被战争中断的现代化、工业化事业,重新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业化新路。
b.20世纪20-40年代的苏联,整个社会都还是比较稳定的,多民族组成的党和国家也始终保持着统一。
总体上看,苏联在这一时期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工业化,消灭了城市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农村富农阶级,建立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农庄所有制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增强了工农联盟和各民族人民联盟,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增强了实力。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巩固,为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保障。
②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1941-1945年,苏联用四年时间和盟国一起共同打败了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力量。在国际上,苏联联合美、英、中等国结成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 在国内,宣传动员并且组织军民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对法西斯军队进行了切实有效的打击,终获全胜。
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实际上是一场决定人类走向进步还是倒退的殊死搏斗。这个胜利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使得社会主义苏联的威望空前增长,使得苏联作为世界两大强国之一出现在世界舞台上。随着红军在欧洲、亚洲的推进,在东欧、东亚出现了十多个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国家随即组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推动了战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和世界进步事业的发展。
(2)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
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是过度集权,缺少社会主义民主,自由,法治,人权。
①政治方面:
a. 过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
b. 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
c. 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
d. 地位特殊的国家安全机关。
②经济方面:
a. 国家所有制占绝对优势;
b. 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
c. 过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
d. 以行政手段为主管理经济;
e. 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
③思想文化方面:
a. 过度集中的思想文化管理体制;
b. 领袖言论成为真理与错误的唯一标准;
c. 公共舆论一律。
(3)重大弊病
政治上民主太少,容易滋生个人专权,经济上管理过死,总体效益差,思想文化上严格控制个人崇拜盛行,思想僵化; 对外关系搞大党主义,大国主义,由于既存体制被理想化,固定化,这种弊病后来长期没有得到有效的克服,由此也就产生了严重的消极作用,即体制过于僵化,缺乏自我调整能力。
3. 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新战略包括哪些要点? 其现实和理论依据是什么?
【答案】(1)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五个战略要点
①经过全世界人民的斗争,新的世界战争可能避免;
自新科技革命第三次浪潮以来,世界局势和世界面貌已经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第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的重点己经转向发展高新技术; 第二,战后核武器的出西现,加强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核军备竞赛,并不断升级,直至两国各自拥有的核武器可以把世界摧毁几次; 第三,各国已经认识到,应该通过谈判达成协议,逐步裁减军备,以减少世界战争的可能性; 第四,20世纪80年以来,世界保卫和平运动有很大的发展。这些变化大大减小了世界性战争发生的可能性。
②和平与发展取代了战争与革命,成为当代世界的两个主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这一主题已经越来越明显,世界战争的危险仍然存在,它之所以能够避免,主要有赖于世界人民奋起斗争,促使超级大国裁减核武器,停止军备竞赛。小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要结合时代与国情的特点,独立探索本国如何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通往社会主义之路。
③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
传统战略观念认为,世界社会主义是一个短期的突进过程。可是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表明,它仍然还有相当强的生命力,世界无产阶级是难以一举推翻它的。由于新科技革命的实现,资本主义国家广大人民生活有所改善,资本主义国家的自我调节能力在增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有待总结经验,从产业结构、阶级结构新变动的实际出发,重新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逐步积累社会主义的因素。世界社会主义完全取代世界资本主义,还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渐进的过程,主要是和平发展的。
④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搞好本国建设,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
当科学社会主义尚未实现之时,主要依靠其科学理论的逻辑力量来动员群众为改变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当科学社会主义已经开始实现并变成实际之时,主要依靠时间的榜样来说服群众,使群众确信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这就要在政治上、思想上和道义上支援各国的社会主义运动,必要时还应该尽可能给予人力上、物力上和财力上的院中。但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极点应该是各国无产阶级‘人民大众及其政党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探索、努力奋斗。
⑤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处理好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这是决定世界社会主义命运的头等大事。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后,就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