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国际贸易教程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入世承诺

【答案】入世承诺是指一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向世贸组织所作出关于入世以后在经济、文化、服务贸易等方面的一系列承诺。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作出的承诺主要包括降低贸易壁垒和开放服务业市场两个方面。这些承诺具体体现在中国加入议定书和工作组报告等法律文件中。

(1)在降低贸易壁垒上,中国承诺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包括关税的大幅下降和非关税壁垒的逐渐取消。

(2)在对外开放服务业方面,中国承诺电信、金融、保险等服务业采取渐进式的开放,由管制较严的“试点”或部分禁止,到可预见的逐步准入,到完全开放。

2. 博弈

【答案】博弈又称博戏,是一门古老的游戏。博弈的基本概念包括:参与人、行为、信息、战略、支付函数、结果、均衡。参与人是指博弈中选择行动以最大化自身利益(效用、利润等)的决策主体(如个人、厂商、国家)。行动是指参与人的决策变量。战略是指参与人选择行动的规则,它告诉参与人在什么时候选择什么行动。信息是指参与人在博弈中的知识,特别是有关其他参与人(对手)的特征和行动的知识。支付函数是参与人从博弈中获得的效用水平,它是所有参与人战略或行动的函数,是每个参与人真正关心的东西。结果是指博弈者感兴趣的要素的集合。均衡是所有参与人的最优战略或行动的组合。参与人、行动、结果统称为博弈规则。博弈分析的目的是使用博弈规则决定均衡。根据参与者能否形成约束性的协议,以便集体行动,博弈可分为合作性博弈和非合作性博弈。纳什等博弈论专家研究得更多的是非合作性博弈。

3. 古典贸易模型

【答案】古典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主要理论之一,它是指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模型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模型。

其关键假设都为:劳动是唯一的要素投入;固定的产品边际成本;完全竞争的商品和要素市场;固定的规模报酬(无规模经济);不考虑需求。

不同的是,绝对优势贸易模型认为决定贸易模式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技术绝对不同,即绝对劳动生产率差异;而比较优势贸易模型认为贸易模式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技术相对不同,即相对劳动生产率差异。

4. 资本充裕

【答案】资本充裕是指在一国所有生产要素的储备比例中,资本相对雄厚,其在生产要素储

备中所占的比例最大。这里的“充裕”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用资本/劳动的比率即人均资本来衡量。

5. 出口禁运

【答案】出口禁运是贸易制裁的手段之一,它是指采取贸易制裁的一方禁止向被制裁国出口商品。采取出口禁运时,制裁和被制裁双方都受到损害,惟有不参与制裁者会得到好处。

6. 诸边协定

【答案】诸边协议是的法律文件的第三个种类。它包括《政府采购协议》、《民用航空器贸易协议》等。第一类是多边总协议,包括《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94》、《服务贸易总协定》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第二类是具体部门协议,包括货物贸易中的《农业协议》、《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纺织品与服装协议》、《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反倾销协议》、《海关估价协议》、《装运前检验协议》、《原产地规则协议》、《进口许可程序协议》、《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保障措施协议》和服务贸易中的《金融服务协议》、《基础电信协议》、《自然人流动协议》等。

7. 国际证券投资

【答案】国际证券投资又称国际间接投资,是指在国际债券市场购买中长期债券,或在外国股票市场上购买企业股票的一种投资活动。它包括一国个人公民或他们的代理机构购买由其它国家的个人公民、公司、银行、政府以及一些国际金融组织发行的非控制头寸股权、债券和观念有价证券的行为。证券投资与直接投资的区别在于:证券投资的目的是在国际投资市场上获利,而不是企业的经营利润,证券投资者并不追求拥有企业的控制权。

8. 规模经济

【答案】规模经济又称“规模利益”指在一定科技水平

下生产能力的扩大,使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趋势。规模经济可分为“内部的”与“外部的”两种。

(1)内部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是指收益增加主要是由企业本身生产规模的扩大;

(2)规模外部经济。规模外部经济使指整个行业(生产部门)规模变化而使个别经济实体的收益増加。如:行业规模扩大后,可降低整个行业内各公司、企业的生产成本,使之获得相应收益。

9. 关税同盟

【答案】关税同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缔结协定,建立统一的关境,在统一关境内缔约国相互间减让或取消关税,对从关境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的商品进口则实行共同的关税税率和外贸政策。由于各成员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一致,各成员国之间不设海关。关税同盟的典型代表是欧洲

共同体。

10.专业化生产与分工所得

【答案】专业化生产与分工所得是指资源在生产领域的更有效配置所得。两国进行贸易时,在新的国际价格下,各自把所有资源用于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然后两国进行交换。这种生产资源的重新配置使福利水平提高,这一部分的提高就是分工所得。

二、思考题

11.总体均衡与局部均衡的分析方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用总体均衡的方法来分析国际贸易?

【答案】(1)总体均衡与局部均衡的分析方法主要区别在于:

①总体均衡分析既包括商品市场上进口与出口两个部门的总体分析,也包括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两种市场的总体分析。由于各种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紧密相连的,总体均衡分析有助于把握任何一种行为和政策对整个经济的影响。

②局部均衡分析则主要分析一种商品或一种要素市场上供求变动或政府政策对本产品价格、产量以及直接涉及到的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影响。

(2)国际贸易要用总体均衡的方法来分析是因为:

国际贸易实际上研究的是国际市场上的供给(出口)与需求(进口)问题。因此必须研宂一国的生产能力和整个社会的需求。总体均衡分析包括了进口和出口两部门的总体分析,可以用来总体把握两国的双向贸易;此外还包括产品与要素两个市场的分析,是对任何市场的任何因素的变动都会牵动总体的分析。这种综合性的考虑分析更加适合于现实中的国际贸易。而局部均衡只分别分析某个具体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情况,而不把这两个市场综合起来讨论分析,用其讨论国际贸易因此就不具有现实性。

12.假设两国贸易模型中,不同政策下贸易对本国经济的影响如下:

(1)如果A 、B 两国各自独立制定政策,它们会选择什么政策?

(2)说明A 、B 两国经过谈判,互相协作时,各国的福利水平都会提高。

【答案】(1)A 、B 两国各自独立制定政策,以A 国为例,

①当B 国对贸易不进行保护时,A 国要是不保护,则收益为200; 保护,收益为500。以收益最大化为原则,A 国选择保护。

②当B 国对贸易进行保护时,A 国要是不保护,则收益为-300; 保护,收益为0。以收益最大化为原则,A 国选择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