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2000【试题+答案】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 摘要
西南财经大学
200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名称:政治经济学
一、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64分)
1.怎样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2.简述商品二因素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关系。
3.简述资本聚集和资本集中的区别。
4.简述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
5.简述II (c +v +m ) =I (v +m ) +II (v +m ) 的经济含义。
6.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何影响?
7.决定和影响利润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8.简述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区别。
二、论述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试析国有企业改革方向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试论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重点。
答案部分
西南财经大学
200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名称:政治经济学
一、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64分)
1.怎样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答: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就在于揭示经济过程中存在的客观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换的。这是因为:第一,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有什么样的经济条件,就会产生与它相适应的经济规律。所谓客观经济条件,主要是指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关系的状况。第二,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换的。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经济规律只能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人们可以创造某一种新的经济条件,可以改变甚至消灭一种原有的经济条件。原有的经济条件消灭了,以此为基础的原有的经济规律便随之退出历史舞台;新的经济条件产生了,在新的经济条件基础上就出现了新的经济规律。但是,人们创造、改变或消灭经济条件的行动本身,是不能随心所欲的,必须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要求来进行。
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只能听凭经济规律的摆布。相反,正因为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便可以通过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认识和利用客观经济规律。只有在深刻认识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对客观存在的经济规律作出科学的表述和概括,才能自觉地熟练地加以运用。
2.简述商品二因素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关系。
答:(1)商品的二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