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安徽财经大学金融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金币本位制度下,汇率决定的基础是( )。

A. 铸币平价

B. 法定平价

C. 通货膨胀率

D. 购买力平价

【答案】A

【解析】两个实行金本位制度国家单位货币的含金量之比称作铸币平价,两国货币汇率的决定基础就是铸币平价。

2. 西方学者所主张的货币层次划分依据是( )

A. 购买力

B. 支付便利性

C. 流动性

D. 金融资产期限

【答案】C

【解析】各国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供给的统计口径时,都以流动性的大小,也即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作为标准。

3. 实际利率为3%,预期通货膨胀为6%,则名义利率水平应该近似的等于( )。

A.2%

B.3%

C.9%

D.6%

【答案】C

【解析】根据公式:r=(1+i)*(1+p)-1,其中,r 为名义利率; i 为实际利率; p 为通货膨胀率,可得r=(1+3%)*(1+6%)

--19%。

4. 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指( )

A. 资本和期限加权资产的比率

B. 资本和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

C. 资本和期限加权负债的比率

D. 资本和风险加权负债的比率

【答案】B 。

【解析】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是指商业银行持有的符合相关规定的资本与商业银行风险加权资产之间的比率。

5. 财政支出效益和微观主体支出效益的区别表现在( )。

A. 提高效益的目的不同

B. 评价方法不同

C. 选优标准不同

D. 计算的所费与所得的范围不同

【答案】ACD

【解析】财政支出效益和微观主体支出效益的区别主要有:①计算的所费与所得的范围不同,微观经济主体只需分析直接的和有形的所费与所得,政府则还需分析长期的、间接的和无形的所费与所得; ②选优标准不同,微观主体的目标是追求利润,绝不可能选择赔钱的方案; 政府则追求整个社会的最大效益,力求少花钱多办事的同时,局部的亏损也是可行的、必要的。两者的评价方法相同。

6. 以下哪个市场不属于货币市场? ( )

A. 国库券市场

B. 股票市场

C. 回购市场

D. 银行间拆借市场

【答案】B

【解析】货币市场是交易期限在1年以内的短期金融交易市场,其功能在于满足交易者的资金流动性需求,主要包括票据贴现市场、银行间拆借市场、短期债券市场、大额存单市场、回购市场等。资本市场是政府、企业、个人筹措长期资金的市场,包括长期借贷市场和长期证券市场。在长期证券市场中,主要是股票市场和长期债券市场。

7. 在纸币流通条件下汇率决定的理论中,( )抓住了货币的内在特性,一直深受学术界的推崇,占据主流地位。

A. 国际借贷论

B. 汇兑心理论

C. 购买力平价论

D 货币论

【答案】C

【解析】由于购买力平价论抓住了货币内在的特性——货币的购买力,即价格水平这一影响汇率的核心因素,并首次使理论汇率的确定得到了量化的尺度,因而长期以来一直深受学术界的推崇,占据主流地位,至今仍有极大影响。尤其是在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期,购买力平价论的可靠

性更为突出。

8. 美国金融体系的特点包括( )。

A. 为投资者提供了大量的金融产品

B. 为投资者提供了大量分散风险的机会

C. 存在着大量无法对冲风险的银行存款

D. 提供了大量利率与股市行情等金融信息

【答案】ABD

【解析】美国金融体系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可以为一般投资者提供大量不同的金融产品,因而提供了大量分散风险的机会。而在德国,股票交易的种类和数量很少,存在的是大量无法对冲风险的银行存款。

9. 商业银行按其组织结构可以分为( )。

A. 单一制

B. 持股公司制

C. 分支银行制

D. 复合制

E. 连锁银行制

【答案】ABCE

【解析】从各国情况看,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主要有四种类型①单一银行制度,即银行业务完全有各自独立的商业银行经营,不设或者不允许设分支机构; ②分支银行制度,指法律上允许在总行(或总管理处)之下,在国内外各地普遍设立分支机构,形成以总机构为中心庞大的银行网络系统; ③持股公司制度,指由某一集团成立持股公司,由该公司控制或收购两家以上的若干银行的组织制度; ④连锁银行制度,指两家或更多的银行由某一个人或某一集团通过购买多数股票的形式,形成联合经营的组织制度。

10.自动转账制度的创新属于( )。

A. 避免风险的创新

R 技术进步推动的创新

C. 规避行政管制的创新

D. 降低经营成本的创新

【答案】C

【解析】自动转账制度是20世纪70年代的一种创新。在美国,为了避免银行因招揽存款而进行不公平竞争,对储蓄付息,对活期存款不准付息。而自动转账制度这一创新就是规避不准对活期存款付息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