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甘肃省培养单位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814热工基础[专业硕士]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善于发射的物体必善于吸收”,即物体辐射力越大,其吸收比也越大。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答案】基尔霍夫定律对实际物体成立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物体与辐射源处于热平衡,辐射源为黑体。也即物体辐射力越大,其对同样温度的黑体辐射吸收比也越大,善于发射的物体,必善于吸收同温度下的黑体辐射。所以上述说法不正确。
2. 若严冬和盛夏时室内温度均维持20℃,人裸背站在室内,其冷热感是否冬夏相同?
【答案】不相同。人体与周围环境的热交换包括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1)对流换热,本题可认为对流换热量冬夏差别不大,因为人体温度冬夏基本相同,室内空气温度相同,其自然对流换热系数及换热温差相同,因此对流换热量基本相同;(2)辐射换热,辐射换热量冬夏差别较大,因为冬季围护结构温度比夏季要低得多,因此冬季人体通过辐射散热量要大于夏季,当严冬和盛 夏时室内温度均维持20℃,人裸背站在室内,其冷热感冬夏是不同的,冬季会有明显更冷的感觉。
3. 已知导热物体中某点在三个方向上的热流密度分别为如何获得该点的热流密度矢量?
【答案】(1)矢量大小:
(2)矢量的方向余弦:
4. 由导热微分方程可见,非稳态导热只与热扩散率有关,而与导热系数无关。你说对吗?(提示:导热的完整数学描述为导热微分方程和定解条件)
【答案】上述观点不对。因为热扩散率中含有导热系数,而且导热问题的完整数学描述不仅包括控制方程,还包括定解条件,第二或第三类边界条件中都隐含着导热系数的影响。
5. 在气温为10℃的房间内用细绳吊一段直径均匀的圆柱冰块,过一段时间后,冰块的形状会发生哪些变化?冰块会在绳上完全融化吗?
【答案】由题意知,该冰柱的融化过程相当于竖圆柱的自然对流换热。根据竖壁自然对流换热的机理,由于冰柱壁面温度低于周围空气温度,故流体贴壁向下流动,边界层上部薄而下部厚。局部对流换热系数上部较大而下部较小,因此,虽然冰柱整个会慢慢融化,但是上部融化较快,其形状会变得上部细、下部粗,不等在绳上全部融化完就会掉在地上。
6. 何谓黑体、白体、透明体、灰体?
【答案】(1)黑体是指能全部吸收外来射线的物体; (2)白体是指能全部反射外来射线的物体; (3)透明体是指物体能被外来射线全部透射的物体; (4)灰体是指物体的单色发射率不随波长而变化的物体。
7. 为什么Pr>l的流体
,
由积分方程解也可
所以,Pr>l时,
【答案】Pr>l,说明流体传递动量的能力大于传递热量的能力,因此以证明这一点。由动量积分方程得:
8. 试简要说明对导热问题进行有限差分数值计算的基本思想与步骤。
【答案】(1)基本思想:把在时间、空间上连续的温度场用有限个离散点温度的集合来代替,通过求解按一定方法建立起来的关于这些点温度值的代数方程,获得各离散点上的温度值。
(2)步骤:①按所求问题的几何形状、求解精度和稳定性条件划分差分网络;②按物理条件和边界条件建立各节点差分方程,构成差分代数方程组;③求解。
9. 在什么条件下物体表面的发射率等于它的吸收率?在什么情况下否意味着物体的辐射违反了基尔霍夫定律?
【答案】(1)对于漫-灰表面(2)当式为
10.用厚度为
的2块薄玻璃组成的具有空气夹层的双层玻璃窗和用厚度为
的1块厚玻璃组成
反之则
时,并不意味着物体的辐射违反了基尔霍夫定律,因为基尔霍夫定律的基本表达
?当时,是
的单层玻璃窗传热效果有何差别?试分析存在差别的原因。
【答案】(1)两玻璃窗传热效果的差别:双层玻璃窗的传热效果比单层玻璃窗差。
(2)存在差别的原因:双层玻璃窗增加了空气夹层,通常夹层厚度远小于窗的高度,自然对流难以展开,且空气的导热系数很小,因此増加了空气层热阻,传热系数比单层玻璃窗更小,保温效果更好。
二、计算题
11.一冰箱的冷冻室可看成是外形尺寸为的立方体,其中顶面尺寸为
冷冻室顶面及4个侧面用同样厚度的发泡塑料保温,其导热系数为
冷冻室的底面可近似地认为是绝热的。冷冻室内壁温度为-10℃,外壁护板温度
为30℃。设护板很薄且与发泡塑料接触良好。试估算发泡塑料要多厚才可限制冷量损失在45W 以下。
【答案】a=0.75m,b=0.5m
,
12.采用热线风速仪测量风管中空气流速,已知热线风速仪的受热金属丝直径d=1mm,材质为铜丝,密度
空气温度
导热系数
表面传热系数
比热容
单位长度电阻值
某时刻起电流强度
的电流突
然流经导线并保持不变。试求:
(1)当导线的温度稳定后其数值为多少?
(2)从导线通电开始瞬间到导线温度与稳定时之值相差为1℃时所需的时间。 【答案】(1)稳定时导线表面散热量等于其内部发热量。 单位长度发热量为:表面对流散热量:依据热平衡,则(2)令:
则
则
故可采用集总参数法求解。
当导线通电开始瞬间到导线温度与稳定时之值相差为1℃,即利用集总参数法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