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811经济学综合(政治、西方)之宏观经济学简明教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答案】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一般为正值,也与投资乘数相等。
2. 资产组合理论
【答案】资产组合理论是强调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作用的货币需求理论。根据这些理论,人们把持有货币作为自己资产组合的一部分。这一理论关键的观点是货币提供了小同于其他资产的风险与收益的组合。特别是货币提供了一种安全的(名义的)收益,而股票与债券的价格会上升或下降。因此,一些经济学家提出,家庭选择持有货币作为他们最优资产组合的一部分。
资产组合理论预言,货币需求应该取决于货币和家庭可以持有的各种非货币资产所提供的风险与收益。此外,货币需求应该取决于总财富,因为财富衡量了可以配置于货币和其他资产的资产组合的规模。例如,可以把货币需求函数写为:
e ,其中r s 为预期的股票实际e 收益; r b 为预期的债券实际收益; π为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而W 为实际财富。r s 或r b 的提高减少了货币需求,因为其他资产变得更有吸引力。π的上升也减少了货币需求,因为货币变得更缺乏吸
引力。W 的增加提高了货币需求,因为更多的财富意味着更大数量的资产组合。
3. 流动性陷阱
【答案】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或灵活陷阱,是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具体是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一种经济状态。
当利率极低时,有价证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证券价格跌落而遭受损失,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证券,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会变得完全有弹性,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平线。在此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增加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当经济出现上述状态时,就称之为流动性陷阱。
尽管从理论上可以推导出流动性陷阱的存在,但现实经济生活中还没有发现该经济现象。有的经济学家认为,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经济出现了类似于流动性陷阱的现象。
4. GDP 与GNP
【答案】(1)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国民生产总值(GNP )是指一国或一地区的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GDP 与GNP 这两个统计指标在统计思想上反映了是按国土原则还是国民原则进行统计
GDP 按国土原则进行统计,的区分。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由本国国民所创造,都被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NP 按国民原则进行统计,凡是本国国民收入,不管生产要素是否在国内,都被计入国民生产总值。
(3)国外要素支付净额(NFP )是指本国生产要素在世界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减去本国付给外国生产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因此,国内生产总值就可以通过国民生产总值减去国外要素支付净额获得,即GDP=GNP-NFP。
5. 货币需求函数
【答案】货币需求函数是指反映货币需求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式子。其中,所谓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主体(个人、企业、政府)愿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或社会各主体对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价值储藏手段的货币的需求。在西方货币理论中,较为经典的货币需求函数主要有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和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
6. 国内生产总值
【答案】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 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 )则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 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 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
7. 浮动汇率制
【答案】浮动汇率制是指一国不规定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官方汇率,听任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发地决定。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世界各主要国家实行的是浮动汇率制。
浮动汇率制又分为自由浮动与管理浮动。其中,前者是指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汇率完全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力量自发地决定; 后者是指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国家,对外汇市场进行各种形式的十预活动,主要是根据外汇市场的供求情况售出或购入外汇,以通过对外汇供求的影响来影响汇率。
在浮动汇率制下,一国货币当局不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即不通过外汇储备增减来影响外汇
供求,而任凭汇率随外汇市场供求变动而变动。这意味着:
(1)本币的汇率会自动地将本币在外汇市场上的供求调整到相一致的状态,即本币在外汇市场上的供求自动相等,这意味着国际收支能自动调节,实现平衡。
(2)浮动汇率制下,中央银行可任意确定货币供给。因为它不再负有干预外汇市场,确保汇率稳定的责任,所以在货币供给与国际收支之间不再存在固定汇率制下的那种联系,于是货币供给成了外生变量。
总之,浮动汇率可自动调节国际收支,使一国经济达到对外平衡。所以,在浮动汇率制下,政府的政策目标即是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达到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
8. 均衡产出
【答案】均衡产出是指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由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构成,于是均衡产出可用公式表示为:y=c+i。c 、i 分别代表计划消费、计划投资数量,而不是国民收入构成公式中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对均衡产出这一概念可以用图来表示。
图 均衡产出的决定
在图中,纵轴表示支出,横轴表示收入,从原点出发的45°线上的各点都表示支出和收入相等。当总收入大于总支出时,非意愿存货投资就大于零,企业会削减生产。反之,当总收入小于总支出时,非意愿存货投资就小于零,企业会扩大生产。上图中,B 点对应的产出水平即为均衡产出。
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时经济社会达到均衡。在这个模型中,存货在调整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上图可以看出,非计划存货投资是一种产量调节机制,不是价格调节机制。
二、简答题
9. 什么是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它与实际的预算盈余有何区别?
【答案】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是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如果这种盈余为负值,就是充分就业预算赤字。它不同于实际的预算盈余。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