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学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Z 理论
【答案】〔1)Z 理沦的来源Z 理论是由美国加州大学管理学院日裔美籍教授威廉. 大内在比较日本企业和美国企业管理特点的不同和分析日本的企业管理经验基础之上,参照X 理论和Y 理论提出来的新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是鉴于美国企业面临着日本企业的严重挑战。
(2)Z 理论的内容
Z 理论认为企业管理当局与职工的利益是一致的,两者的积极性可融为一体。其研究的重点是人与企业、人与工作之间的关系,具体包括:
①企业对职工的雇佣应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 ②上下结合制定决策,鼓励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 ③实行个人负责制; ④卜下级之间关系要融洽; ⑤对职工要进行知识全面的培训,使职工有多方面工作的经验; ⑥相对缓慢的评价与稳步提拔; ⑦管理过程既要运用统计报表、数字信息等清晰鲜明的控制手段,又注重对人的经验和潜能进行细致而积极的启发诱导。
2. 全面质量管理
【答案】(1)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是指企业中所有部门、所有人员都以产品质量为核心,把专业技术、管理技术、数理统计技术集合在1起,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控制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以优质的工作、最经济的办法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的全部活动。
(2)全面质量管理的特征
①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要求全部员工,无论高层管理者还是普通办公职员或一线工人,都要参与质量改进活动。
②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必须在市场调研、产品的选型、研究试验、设计、原料采购、制造、检验、储运、销售、安装、使用和维修等各个环节中都把好质量关。
③全面的质量管理。用全面的方法管理全面的质量。全面的方法包括科学的管理方法、数理统计的方法、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行。全面的质量包括产品质量、工作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
3. 管理的领导职能
【答案】领导职能,是指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被管理者施加影响的过程。管理者在执行领导职能时,一方面要调动组织成员的潜能,使之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 另一方面要促进组织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使组织中的所有活动和努力协调统一。其具体途径包
括:激励下属、对他们的活动进行指导、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解决组织成员之间以及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冲突,等等。
4. 管理控制
【答案】作为管理职能之一的管理控制是指为了确保组织的目标以及为此而拟订的计划能够得以实现,各级主管人员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或因发展的需要而重新拟订的标准,对下级的工作进行衡量、测量和评价,并在出现偏差时进行纠正,以防止偏差继续发展或今后再度发生的过程; 或者根据组织环境的变化和发展需要,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对原计划进行修订或制定新的计划,调整管理工作的活动过程。
5. 目标效价
【答案】目标效价又称目标价值,是指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将要达到的目标的效用价值的估价,即对组织所提供的诱因或报酬的全部预期价值的主观估计,衡量其价值大小的依据是这些诱因或报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个人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提出的期望理论认为,人总是期望满足一定的需要和达到一定的目标,目标本身对于激发人的动机具有一定的影响,而激发力量的大小又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目标效价,一是期望值,即这两个因素的乘积。其表达式为:激发力量一目标效价x 期望值。
6. 横向一体化
【答案】企业增长在战略上可分为一体化扩张和多样化扩张。一体化扩张又可分为横向一体化(水平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垂直一体化)。
横向一体化战略又称水平一体化战略,是指为了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巩固企业的市场地位、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增强企业实力而与同行业企业进行联合的一种战略。实质是资本在同一产业和部门内的集中,目的是实现扩大规模、降低产品成本、巩固市场地位。国际化经营是横向一体化的一种形式。
二、简答题
7. 领导者在带领、引导和鼓舞部卜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中,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答案】领导者在带领、引导和鼓舞员工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中,要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
(1)指挥作用,系指在组织活动中,需要有头脑清醒、胸怀全局,能高瞻远瞩、运筹帷握的领导者帮助组织成员认清所处的环境和形势,指明活动的目标和达到目标的路径。
(2)协调作用,系指组织在内外因素的干扰下,需要领导者来协调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和活动,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3)激励作用,系指领导者为组织成员主动创造能力发展空间和职业生涯发展的行为。
8. 什么是谈判,要想实现有效的谈判,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案】(1)谈判的定义
谈判是双方或多力一为实现某种目标就有关条件达成协议的过程。
(2)谈判的原则
优秀的管理者实现有效的谈判,一般要遵循如下的原则:
①理性分析谈判的事件。抛弃历史和感情上的纠葛,理性地判别信息、依据的真伪,分析事件的是非曲直,分析双方未来的得失。
②理解你的谈判对手。他的制约因素是子l 一么? 他的真实意图是子}么? 他的战略是子l 一么? 他的兴奋点和抑制点在哪里?
③抱着诚意开始谈判。态度不卑不亢,条件合情合理,提法易于接受,必要时可主动让步(也许只是一个小小的让步)。尽可能寻找双赢的方案。
④坚定与灵活相结合。对自己目标的基本要求要坚持,对双方最初的意见不必太在意。那多半只是一种试探,有极大的伸缩余地。当陷入僵局时,应采取暂停、冷处理后再谈,或争取第三方调停,尽可能避免破裂。
9. 什么是古典管理理论? 它在管理学发展中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古典管理理论是指20世纪初在西方建立起来的一些管理理论。这些管理理论都把组织中的人当作“机器”来看待,忽视“人”的因素及人的需要和行为,并且都没有看到组织与外部的联系,关注的只是组织内部的问题,这些理论包括科学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行政组织理论,人们将这些理论统称为古典管理理论。具体内容如下:
(1)科学管理理论
①科学管理理论的概念
1911年“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在《科学管理原理》中提出了通过对工作方法的科学研究来改善生产效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总结出了四条基本的科学管理原理。该理论目的是要改变传统的一切凭经验办事(工人凭经验操作机器,管理人员也凭借经验进行管理)的落后状态,使经验的管理转变成为一种“科学的”管理。
②科学管理理论的意义
泰罗的主张被认为是管理思想史上的一次“革命”。它使劳资双方关注的焦点从盈余的分配比例转向了如何设法通过共同努力把盈余的绝对量做大。同时泰罗还提出了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系列科学的作业管理方法。他所倡导的科学管理理论是管理从经验走向理论的标志,对以后管理理论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即科学管理的贡献是世界性的。
(2)一般管理理论
①一般管理理论的概念
1916年亨利·法约尔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提出了适用于各类组织的管理五大职能和有效管理的十四条原则,该理论站在高层管理者角度研究整个组织的管理问题。
②一般管理理论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