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上海音乐学院艺术(专业学位)716中外音乐史论[专业硕士]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李叔同

【答案】李叔同是艺术教育家,学堂乐歌代表人物之一。在音乐方面的成就主要体现为乐歌创作、音乐教育和创办期刊。留存的乐歌作品70余首,编作的乐歌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加上他具有较为全面的中西音乐文化修养,选用的多为欧美各国的通俗名曲,曲调优美动人,清新流畅,词曲的结合贴切顺达,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代表作品有《春游》、《送别》等。晚年出版有《清凉歌集》。李叔同培养了一批优秀艺术人才,并独立编辑出版了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

2. 萧友梅

【答案】萧友梅是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参与创建了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国立音乐院等音乐教育机构,并且直接参与教学活动,编写了《普通乐学》等教材。萧友梅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早掌握西方作曲手法并进行创作的作曲家之一,还涉猎大合唱、弦乐四重奏、钢琴、管弦乐曲等多种体裁。其创作主要采用欧洲作曲技法,音乐作品主要有弦乐四重奏《小夜曲》,钢琴曲《哀悼引》、《新霓裳羽衣舞》,大提琴曲《秋思》及《问》等。

3. 《教我如何不想他》

【答案】《教我如何不想他》是一首艺术歌曲。刘半农词、赵元任曲,收入《新诗歌集》。歌词选自刘半农的白话体新诗,通过借景抒情的方式,细腻地刻画犷主人公的思念之情。在音乐创作上,借鉴欧洲歌曲创作手法,同时在和声、旋律曲调上有意识地作民族化探索,吸收了京剧西皮原板过门的音调,并配有钢琴伴奏。此曲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反映“五四”精神的佳作。

4. 刘雪庵

【答案】刘雪庵是作曲家。他的旱期作品主要为抒情乐曲,其中《踏雪寻梅》、《飘零的落花》、《枫桥夜泊》等乐曲典雅高洁,温柔敦厚,艺术韵味浓郁; 另一类抒情乐曲则借鉴占乐府的通俗易懂,如《早行乐》、《采莲谣》等婉转动听,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九·一八”事变后其创作风格转变为铁与血的呐喊,代表作有抗战歌曲《长城谣》、《离家》、《上前线》:独唱歌曲《红豆词》、《春夜洛城闻笛》:钢琴曲《中国组曲》等。

5. 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

【答案】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的前身是北京大学音乐团,该会正式建立于1919年1月,由当时北大校长蔡元培任会长,由萧友梅等知名音乐家进行指导,会员最多时达二百多人,最主要是

北大学生,内分丝竹、昆曲、古琴、钢琴、提琴、歌唱等组。贯彻中西兼顾的方针多次公开演出,为我国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同登一台表演开了风气之先。还出版了十五期音乐期刊《音乐杂志》。

6. 《台湾舞曲》

【答案】《台湾舞曲》是江文也在日本创作的一首舞曲。是一首标题性的幻想音诗,作曲技术及配器手法受到20世纪新音乐潮流的影响,使得作品具有德彪西印象派音乐的风韵,并且借鉴了巴托克和斯特拉文斯基处理民族音乐素材的新观念。旋律风格以表现台湾民间音乐韵味为主,也部分地具有日本音乐的调式特征。作品充满幻想性,富有浪漫主义气息,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和对祖国古代文化的缅怀。乐曲采用了自由体的回旋奏鸣式,音乐构思有两部曲式的特色,乐曲主体是三部曲式的快板段落。

二、选择题

7. 既是著名的语言学家又是作曲家的是( )。

A. 青主

B. 黄自

C. 马思聪

D. 赵元任

【答案】D

【解析】赵元任是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哲学家、作曲家,亦是中国语言科学的创始人,被称为汉语言学之父,中国科学社创始人之一。A 项青主,音乐理论家,原名廖尚果,又名黎青主; B 项黄自,是中国30年代重要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C 项马思聪,中国作曲家、小提琴家与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中国小提琴第一人”

8. 刘宝全是哪个曲种的著名演员( )。

A. 京韵大鼓

B. 河南坠子

C. 单弦牌子曲

D. 四川清音

【答案】A

【解析】刘宝全是刘派京韵大鼓创始人。刘宝全的大鼓唱腔是综合胡十、宋五、霍明亮三家之长加以创造而形成的。他还把京剧、河北梆子、石韵、莲花落、马头调等的表现手法熔冶到京韵大鼓的唱腔和表演之中。他创造的唱腔既刚劲又华美,既庄重又俏皮,有时借鉴京剧老生的唱法,真嗓假嗓兼用,娴熟自如地运用胸、喉、鼻和脑后等部位共鸣达到了“低音珠圆玉润,高音响遏行云”的妙境。同时,还完善了似说似唱、说唱交融的演唱方法。

9. 具有全国影响的抗战歌曲刊物《战歌》是由( )自费主编的。

A. 贺绿汀

B. 黄自

C. 刘雪庵

D. 丁善德

【答案】C

【解析】抗战爆发后,为了适应抗战的需要,刘雪庵主持中国作曲者协会的日常工作,还自己掏钱办起了《战歌周刊》,后改名为《战歌》,成为当时中国唯一具有广泛影响的抗战音乐刊物。《战歌》自1937年10月创刊至1940年4月终刊的两年半时间,先后在上海、武汉、重庆等地出版了18期,对救亡歌咏运动的蓬勃兴起发挥了重要作用。

10.《泪罗沉流》是作曲家( )为纪念我国爱国诗人屈原而创作的单乐章交响诗。

A. 江文也

B. 黄自

C. 冼星海

D. 谭小麟

【答案】A

【解析】江文也于1953年为纪念屈原逝世2230周年而创作的《泪罗沉流》将欧洲交响音乐贯穿发展的心理描写手法与中国传统音乐的惯用技法相结合,展现出一幅悲壮历史画卷。乐曲开始部分在低音弦乐器上演奏增五度音程的前奏导入句,有悲伤呻吟的悲剧性效果。然后木管、铜管和弦乐器相继奏出叹息、哀怨和悲鸣般的呼唤性乐汇。中间部分弦乐组愤慈怨恨的音调,锣、木鱼、大提琴孤独寂寞的倾诉独白,逐渐发展至不同乐器组狂风暴雨似的齐奏呐喊。愤怒地控诉、撕心般的痛哭,慢慢过渡到以小号加弱音器演奏的再现部分。

11.1903年,《浙江潮》发表的匪石撰文,堪称中国近代音乐“全盘西化论的始作俑者,该文题目是( )。

A. 《论教育之宗旨》

B. 《以美育代宗教说》

C. 《中国音乐改良说》

D. 《音乐教育论》

【答案】C

【解析】1903年,在《浙汪潮》上发表的匪石的音乐论文《中国音乐改良说》是我国近现代最早鼓吹“西乐论”的文论,是我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篇完整而系统的音乐论文。A 项,《论教育之宗旨》,中国近代著名教育文献,作者王国维,撰写于1906年(光绪32年),发表于同年《教育世界》杂志第56卷上。B 项,《以美育代宗教说》是1917年4月8日蔡元培在北京神州学会上所作的演讲。D 项,《音乐教育论》为曾志忞先生于1904年发表于《新民丛报》的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