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概念题

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答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合为一体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机构服从于垄断组织,并被用来干预社会经济生活以保证高额垄断利润,是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矛盾不断加深的必然结果。国家机构为垄断资产阶级服务的主要方式是:

(1)利用国库资金为垄断集团承担投资风险,保证高额垄断利润;

(2)通过国家立法和预算,把很大一部分国民收入作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

(3)通过国家收购私人企业和将国有企业低价出售给私人这两种相互交替的形式,实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国有化和私有化,甚至把盈利的国有企业转到垄断集团手中;

(4)利用国家权力,加强资本的集中和积聚,加剧垄断集团对中小企业的吞并;

(5)通过“国家”的形式和外交手段,在国际上进行争夺市场的斗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了垄断资本对本国劳动人民和殖民地、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剥削和掠夺。它标志着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更加尖锐化。

2. 企业改革中的“拨改贷”

【答案】“拨改贷”是指原来实行的列入国家预算由国家直接无偿拨款的基本建设投资,除无偿还能力的项目外,改为由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现在的中国建设银行)贷款解决。实行“拨改贷”的原因是,我国长期实行基本建设投资由国家预算无偿拨款,缺乏经济效益,为加强建设单位的经济责任制,提高投资收益,国家推行了“拨改贷”。

企业改革中的“拨改贷”是我国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出现的现象。在计划经济时代,国有企业补充资本金由国家财政直接拨款解决,企业利润全部上缴财政。20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家为了提高国有资金使用效率,将原来的财政直接拨款方式改为通过银行转贷给企业使用的方式。“拨改贷”与一般贷款的区别在于:

(1)“拨改贷”资金的所有者是国家,一般贷款的所有者是银行或者存款者。

(2)“拨改贷”资金安排的基本建设项目必须纳入国家五年和年度基建计划,一般贷款项目没有此项要求。

(3)“拨改贷”资金在银行回收后上交中央或者地方财政,一般贷款由银行自行回收。

(4)中国建设银行是办理“拨改贷”资金的专门银行,在“拨改贷”资金的发放和回收过程中处于“受托人”的身份; 而提供一般贷款的银行可以是依法成立的各种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在提供一般贷款活动中的身份是“债权人”。

3. 风险投资

【答案】风险投资是指风险资本的运营,是资本经营的一种特殊类型。它就是将资本投向蕴含高风险、高收益和高成长可能的中小型高技术企业或项目,并以一定方式介入该企业或项目的管理、运行,在取得成功后既获得资本的高额增殖又实现资本回收的投资行为。风险投资的特点是:

(1)投资对象是高技术、新兴产业的企业或项目;

(2)追求未来高额资本收益并主动承担高风险;

(3)在投资的同时也往往参与管理或提供辅导、咨询等服务;

(4)具有资本主动退出的要求和机制,一般是在投资成功并获高收益后回收资本,再转向其他风险投资项目。

风险投资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并且不会持续留存在某一企业。风险投资有助于高科技企业的成长,能够优化资本配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并且完善市场机制,促进就业,有利于经济发展。

4. 产权

【答案】产权主要是指财产权利,即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总和。包括所有权及其衍生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权利,包括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及其他无形财产产权等。

产权具有两个最基本的权能:

(1)收益分享权能,即分享财产营运所带来的部分收益的权利。只有通过分享财产经营收益才能证明产权的经济存在,而且产权的经济意义也就在于收益。

(2)收益支配权能,即在合法范围内,产权主体不受任何干扰,自主支配财产的权利,特别是对收益的支配权利。

产权的基本特征是:

(1)产权主体具有经济实体性。作为经济实体一般必须具有这样三个特征:

①必须有一定的财产作为参与社会再生产的前提,这项财产在法定的最终归属上并不一定必须为该实体所有;

②必须直接参加社会再生产活动;

③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利益,并且参与社会营利性经济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最大化。

(2)产权运动具有独立性。即产权一经确定,产权主体就可以在合法范围内自主地运用,以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受同一财产上其他财产主体的随意干扰。一个主体可以拥有多项产权,但一项特定产权只能归属一个主体。

(3)产权体系具有可分性。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财产的价值形态运动与使用价值形态运动因信用制度等的发展而分离,不同的主体以财产不同形态的运动为控制对象,使得单一的财产所有权分离开来,并落在不同的产权主体手中。

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木经济制度

【答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指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除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基本形式以外,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形式主要有:个体所有制、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

具体而言,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②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6. 完全竞争

【答案】完全竞争又称纯粹竞争,是指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是:第一,市场上有许多生产者与消费者,任何一个人的销售量或购买量都只占有很小的市场份额,以致无法通过自己的买卖行为来影响市场价格,他们都是市场上既定价格的服从者,而不是价格的决定者。第二,不存在产品差别,也就是生产某种产品的所有厂商的供给都是同质的,其形式、包装等都是无差别的。这样任何一个生产者都无法通过自己产品的特异之处来影响价格。第三,各种生产资源(劳动、资本等)都可以完全自由流动而不受任何限制。第四,市场信息是畅通的,厂商与居民户都可以获得完备的信息,完全了解市场价格和所有交易情况,买卖双方只能按现行市场价格成交。第五,不存在外部性。完全竞争只是一种理论抽象,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并不存在,但对完全竞争的分析具有基础性的理论意义。

7. 制度创新

【答案】制度创新是指对调节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各种具体规则及组织形式所进行的变革,是创新主体为实现更高的制度效率而对制度进行的一种重新安排。制度创新主要是就经济体制而言的,一般不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性变革。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往往会受到许多制度因素的制约,因此需要冲破这些制约,实行制度创新。通过制度创新能够获得新的经济利益,是制度创新的动机和推动力量。由于新技术革命在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引起了深刻的变化,原有的许多制度必然要被新的制度所取代,属于制度范畴的习惯、习俗、法律、规章、管理方式及有关的组织形式等都必然发生变革。制度创新的过程表现为从制度均衡到制度创新,再到新的均衡和新的创新的不断演进。

8. 价格

【答案】价格通常指市场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在流通过程中所取得的转化形式。价格是一种从属于价值并由价值决定的货币价值形式。价值的变动是价格变动的内在的、支配性的因素,价值是价格形成的基础。但是,由于商品的价格既是山商品本身的价值决定的,也是山货币本身的价值决定的,因而商品价格的变动不一定反映商品价值的变动。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变动围绕它的价值上下波动; 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