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876新闻传播实务[专业硕士]之《新闻采访学》考研内部冲刺密押卷2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带主观框框调查

【答案】带主观框框调查,是指“背鞋找脚”、“按图索骥”式的调查。这种调查,用事前想好的框框去套实际,合则取,不合则舍,结论不是产生在调查研究的末尾,而是在它的先头。这种调查,和有意弄虚作假在性质上虽有所不同,但它是主观主义作风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调查研究的大忌。这种主观主义的求证方法,在有些人看来很省事,其实很有害,因为它不是从事物的总和中去把握事物的本质,弄清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结果必然得出歪曲事物本质的结论。同时带主观框框调查,还容易导致这样的后果:“两耳不闻题外事,一心只想塞框框”,看不到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题目会越来越少,思想会越来越狭窄,报道会越来越简单化。如此发展下去,记者会变得懒惰起来,在采访中不动脑筋思考,不愿付出艰苦的劳动。

2. 连线采访

相关试题:电话采访(人大1999研)

【答案】连线采访,即电话采访,是指记者通过电话这种现代化通信工具,同采访对象对话、了解情况、采访新闻。电话采访由于具有远距离传播性,一般在时间紧迫距离又远的情况下最能发挥优势,不光节省时间,还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在美国,新闻界对电话采访有一个形象的比喻,称为“快餐式采访”。与一般的面对面的采访相比,电话采访有着快速、方便、轻松三个优势。

电话采访虽然有着以上优势,但也存在着无法避免的短处:①由于缺乏像个别访问那样的面对面的“交流”,记者和采访对象间难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与此同时,记者对采访对象的心理状态及其谈话的内容,也就难以作出准确的、科学的判断和把握。②由于缺乏像个别访间那样在“通话”时间长短上的自由,因此双力一交谈便难以达到具体、深刻的地步,记者得到的材料往往难免肤浅。③电话传输线路的物理性干扰,尤其是远距离“通话”,难免因噪音干扰,而使信息的传递失真、失误。

3. “孩童般的眼睛”与“聪明长者的眼光”

【答案】“孩童般的眼睛”是指记者的观察应该像孩子一样,带着新鲜感去看待事物,时刻保持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觉。“聪明长者的眼光”是指记者要用聪明长者这样阅历丰富,见多识广、鉴别力强的眼光去进行深刻的洞察,在纷繁的观察对象中找到具有新闻价值的方面,而那些没有价值

第 1 页,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