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通大学文学院701语言文学基础之古代汉语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尔雅
【答案】《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是疏通包括五经在内的上古文献中词语古文的重要工具书。作为书名,“尔”是“近”的意思(后来写作“迩”),“雅”是“正”的意思,在这里专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标准语。它被认为是中国训诂的开山之作,在训话学、音韵学、词源学、方言学、古文字学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此外,《尔雅》也是儒家的经典之一,被列入十三经之中。
2. 笺
【答案】笺是从汉人郑玄开始的古书注解的一种新形式。它主要是对前人文意或注解补充、订正。它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前人所作的注演变到汉代,出现了阅读障碍,不能理解,所以就出现对注作简单注解的笺。如现今最通行的《十三经注疏》就是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
3. 通假字
【答案】通假字是指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的语言现象。它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汉字是由象形、象意的文字发展起来的,但很多代表某些事物的概念不能用象形、象意的方式随时造出文字来表现,于是就假借已有的同音或音近的字来代表,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如“蚤”与“早”;如“当”与“倘”。通假字本质上不属于错字或别字,它是正常的文言现象,其特点是“因音通假”。
4. 《經籍纂詁》
【答案】《經籍纂詁》是由清代阮元主编的一部专门收集唐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它在编排上用的是韵母排列法,按平水韵106韵编次被释的字; 以一韵为一卷,全书106卷,每字之下,罗列唐以前的各种古书注解对这个字的解释。这对我们阅读唐以前的古书很有帮助。
5. 喻三歸匣
【答案】喻三归匣是古代音韵学的一种描写声母变化的术语,是以曾运乾以中古音韵推演上古音韵得出的规律。宋代提出了“见溪群疑,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知澈澄娘,影晓匣瑜,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来日”这三十六声母,反映的是唐宋时期汉语声母系统的情况。与之相较,上古声母系统中声母共有三十二个,有的要合并,有的要分出一些。而其中,唐宋以后的喻母在上古分为两类,一类与匣母相同,一类接近定母。前一类即所谓“喻三归匣”。
6.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答案】《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元代散曲家睢景臣的套曲,曲牌为哨遍。全曲借用一个乡民的口吻,揭露了“帝王之尊”的虚伪与可笑。这篇套曲新奇、角度独特,对比手法的运用,揭示本质,具有强烈的喜剧性与讽刺性。语言生动活泼,具有口语化特点、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具有漫画与野史的风格。
二、解释加点或划线词
7. 夫子式而听之 .
【答案】通“轼”,车前横木,这里用如动词。扶轼,古时乘车,遇有应表敬意的事,乘者即俯身扶轼。在这里,孔子是表示对妇人哭墓的注意和关怀。
8. 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
【答案】都:都城。
9. 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
【答案】或:代词,有人。
10.使人属孟尝君 .
【答案】嘱托。后来写作“嘱”
11.腹犹果然。 ..
【答案】饱的样子。
12.晋不可启,寇不可翫。
【答案】翫:习惯而不留心,等于说放松警惕。
13.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
【答案】措:放弃,放下。
14.擐甲执兵,固即死也; 病末及死,吾子勉之。 ..
【答案】(1)即:动词,走向。
(2)勉:努力。
15.食之,舍其半。
【答案】食:si ,给……东西吃。
16.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钮鹿贼之。 ..
【答案】(1)骤:多次。
(2)贼:杀。
三、填空题
17.“小人有母,旨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中“羹”的意思是___。
【答案】肉汤
【解析】上古的“羹”一般指带汁的肉,到战国时期指调和五味的汤。
18.“一之谓甚,其可再乎”中的“再”的意思是___。
【答案】两次
【解析】再:再一次,两次。
19.《七月》属于《诗经》“国风”中的____风,该地区在目前的行政区划中属于____省。
【答案】豳风;山西旬邑县西至彬县一带。
【解析】豳,也作“邠”,国名,在今山西旬邑县西至彬县一带。
四、综合题
20.阅读下段文字,回答相关问题。 晏子之晉至中牟①睹弊冠反裘负芻息于途侧者以為君子也使人問焉曰子何為者也對曰我越石父者也晏子日何為至此曰吾為人臣仆于中牟見使將歸晏子曰何為為仆對曰不免凍餓之切吾身是以為仆也晏子曰為仆幾何對曰三年矣晏子曰可得贖乎對曰可遂解左驂以贈之因載而興之俱歸至舍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