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东财经大学经济贸易学院801经济学基础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汇率制度

【答案】世界上的汇率制度主要有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两种。固定汇率制是指一国货币同他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其波动限于一定的幅度之内。浮动汇率制是指一国不规定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官方汇率,听任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发地决定。浮动汇率制度又分为自由浮动与管理浮动两种,前者指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不采取仟何干预措施,汇率完全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力量自发地决定。后者指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对外汇市场进行各种形式的干预活动,主要是根据外汇市场的供求情况售出或购入外汇,以通过对外汇供求的影响来影响汇率。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情况看,西方各国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实行固定汇率制,即按照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又称布雷顿森林体系)所实施的固定汇率制。此后,由于美元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西方各国相继放弃了固定汇率制而采用了浮动汇率制。

2. 节俭悖论

【答案】传统的观点认为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但是凯恩斯却提出了与之相矛盾的观点。根据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国民产出由包含消费支出的总需求决定,也就是说,消费支出的增加会引起国民产出的增加,消费支出的减少会引起国民产出的减少,即消费变动与国民产出变动呈正向变动关系。同时由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知道消费与储蓄具有互补关系,因而可得出储蓄变动与国民产出变动呈反向变动关系。也就是说,增加储蓄会减少国民产出,使国家经济衰退,对十社会来讲是恶的; 而减少储蓄会增加国民产出,使经济繁荣,对十社会来讲是好的。这种矛盾被称为“节俭悖论”。

3. 储蓄一投资恒等式

【答案】储蓄一投资恒等式是分析宏观经济行为十分重要的一个命题。根据国民收入构成的基本公式可得出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式分别为I=S, I=S+(T-G )和I=S+(T-G )+(M-X+Kr )。

需要注意的是,储蓄一投资恒等式是定义恒等,没有实际意义。这里的恒等是从国民收入会计的角度,就整个经济而言,事后的储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以及外国对本国的储蓄)和事后

的投资总量相等,而后面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投资等于储蓄,是指计划投资(事前投资)等于计划储蓄(事前储蓄)所形成的经济均衡状态。

4. 功能财政

【答案】功能财政思想强调,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了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的产出和收入。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的,也可以是赤字。功能财政思想是凯恩斯主义者的财政思想。他们认为不能机械地用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观点来对待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而应从反经济周期的需求来利用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当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时,政府有义务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以实现充分就业。如果起初存在财政盈余,政府有责任减少盈余甚至不惜出现赤字,坚定地实行扩张性政策。反之亦然。总之,功能财政思想认为,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而不应为了实现财政收支平妨碍政府财政政策的正确制定和实行。

5. 经济增长

【答案】在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通常被定义为产量的增加。具体理解,经济增长有以下两层含义:

(1)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体所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持续增加,即实际总产出的持续增长;

(2)经济增长是指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实际产出(人均实际产出)的持续增加。若用Y t 表示t 时期的总产量,Y t-1表示(t-1)期的总产量,则总产量意一义下的增长率可表示为:

若用y t 表示t 时期的人均产量,Y t-1表示(t-1)期的人均产量,则人均产量意义下的增长率可表示为:

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产出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人均总产出增长率的高低则体现了经济效率的高低。

二、判断题

6. 经济处于古典区域,则财政政策有效; 经济处于凯恩斯区域,则货币政策有效。( )

【答案】F

【解析】经济处于古典区域时,LM 曲线为一条垂线,此时财政政策无效,货币政策有效; 经济处于凯恩斯区域时,LM 曲线为一条水平线,此时货币政策无效,财政政策有效

7. 投资乘数理论和加速原理的交互作用使国民经济始终处于稳定发展的状态。( )

【答案】F

【解析】乘数理沦反映了投资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而加速原理则说明国民收入变动如何影响投资变动。这两个原理的作用导致国民收入周而复始地上下波动,即国民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8. 流动性陷阱指LM 曲线呈水平状,此时财政政策最有效。( )

【答案】T

【解析】在流动性陷阱中,利率处于极低水平,债券价格处于极高水平,购买债券的风险极高,此时无论货币供给增加多少,人们都会持有现金,而不会购买债券。意味着货币的投机需求趋于无限大,因而LM 曲线为水平线。这时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将使得IS 曲线向右移动,收入水平会大幅提高,而利率却不发生变化,从而挤出效应很小,财政政策最有效。

9. 影响住宅投资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口规模、经济状况等,但不包括利率。( )

【答案】F

【解析】住房需求的两个重要决定因素包括:实际利率以及信贷的可得性。因此,利率影响住宅投资。

10.一国政府决定购买美元时,所采取的中立化政策即是在公开市场上出售债券。( )

【答案】T

【解析】一国政府购买美元时,本国货币流通量会增加。为防止由此产生的通货膨胀,政府所采取的中立的政策应当是在公开市场上出售债券,把流通中增加的货币供给量收回到中央银行手中。

三、简答题

11.在下列两项中每一项所发生的情况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有什么区别?

(1)一个企业为经理买一辆小汽车以及这个企业给这位经理发一笔额外报酬让他自己买一辆小汽车。

(2)你决定买本国产品消费而不是买进口货消费。

【答案】(1)企业为经理买辆小汽车是作为投资项计入GDP 的,但是如果企业给经理发一笔额外报酬让经理自己购买小汽车,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是作为消费计入GDP 的。

(2)假若一个消费者购买本国生产的轿车,则该购买行为作为消费支出计入GDP ,如果购买进口轿车,则该消费支出购买的不是本国生产的产品,因此要作为进口项从GDP 中扣除。

12.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哪些影响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作用发挥的限制因素?

【答案】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一些影响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作用发挥的限制因素:

(1)政策时滞。例如,认识总需求的变化,首先认识需要采取一定的经济政策,需要一个时间过程; 其次,认识了需要采取的政策后,从制定政策到国会讨论、表决、通过也需要时间,如果前者称为认识时滞,则后者可称为政策时滞; 最后,从采取了一定政策到该政策见到效果又需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