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西大学1301计算机网络与软件工程之计算机网络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综合题

1. 为什么要使用信道复用技术,常用的信道复用技术有哪些?

【答案】使用信道复用技术是为了提高系统容量和系统效率。常用的信道复用技术有频分复用、时分复用、波分复用和码分复用四种。

(1)频分复用(FDM , 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 )将用于传输信道的总带宽划分成若干个子频带(或称子信道),每一个子信道传输1路信号。频分复用要求总频率宽度大于各个子信道频率之和,同时为了保证各子信道中所传输的信号互不干扰,应在各子信道之间设立隔离带,保证各路信号互不干扰(条件之一)。频分复用技术的特点是所有子信道传输的信号以并行方式工作,每一路信号传输时可不考虑传输时延,因而频分复用技术取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频分复用技术除传统意义上的频分复用(FDM )外,还有一种正交频分复用(OFDM );

(2)时分复用(TDM , TimeDivisionMultiplexing )将提供给整个信道传输信息的时间划分成若干个时间片(简称时隙),并将这些时隙分配给每一个信号源使用,每一路信号在自己的时隙内独占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分复用技术的特点是时隙事先规划分配好且固定不变。其优点是时隙分配固定,便于调节控制,适于数字信息的传输;缺点是当某信号源没有数据传输时,它所对应的信道会出现空闲,而其他繁忙的信道无法占用这个空闲的信道,因此会降低线路利用率;

(3)波分复用(WDM , WavelengthDivisionMultiplexing )本质上也是频分复用。WDM 是在1根光纤上承载多个波长(信道)系统,将1根光纤转换为多条“虚拟”光纤,每条虚拟纤独立工作在不同波长上,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光纤的传输容量;

(4)码分复用(CDM ,CodeDivisionMultiplexing )是一种靠不同的编码来区分各路原始信号的复用方式,它和各种多址技术结合产生了各种接入技术,包括无线和有线接入。每一个用户可以在同样的时间使用同样的频带进行通信,由于各用户使用经过特殊挑选的不同码型,因此,各用户之间不会造成干扰。码分复用最初是用于军事通信,因为这种系统发送的信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其频谱类似于白噪声,不易被敌人发现。

2. TCP 的拥塞窗口cwnd 大小与传输轮次n 的关系如表所示。

表 TCP 的拥塞窗口与传输轮次的关系

(1)试画出图1所示的拥塞窗口与传输轮次的关系曲线。

图1 慢开始和拥塞避免算法的实现举例

(2)指明TCP 工作在慢开始阶段的时间间隔。

(3)指明TCP 工作在拥塞避免阶段的时间间隔。

(4)在第16轮次和第22轮次之后发送方是通过收到三个重复的确认还是通过超时检测到丢失了报文段?

(5)在第1轮次、第18轮次和第24轮次发送时,门限ssthresh 分别被设置为多大?

(6)在第几轮次发送出第70个报文段?

(7)假定在第26轮次之后收到了三个重复的确认,因而检测出了报文段的丢失,那么拥塞窗口cwnd 和门限ssthresh 应设置为多大?

【答案】(1)画出如图1所示的拥塞窗口与传输轮次的关系曲线,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拥塞窗口与传输轮次的关系曲线

(2)慢开始工作间隔:[1, 6]和[23, 36];

(3)拥塞避免的时间间隔:[6,16]和[17, 22];

(4)第16轮次之后发送方通过快恢复方法来发送数据,因此断定为收到了三个重复的确认;第22轮次后发送方采用慢开始方法来发送数据,因此可以断定通过超时检测机制来确认报文段的丢失;

(5)在第1轮次发送时,阈值ssthresh 被设置为32。在第18轮次发送时,阈值ssthresh 被设置为发生拥塞时的一半,即21。在第24轮次发送时,阈值ssthresh 是第18轮次发送时设置的21。

(6)将各次传输轮次的发送数据相加可知,在第7轮次发送出第70个报文段;

(7)在第26轮次后收到三个重复的确认,因此检测出报文段的丢失,根据拥塞控制的算法应该采用快恢复算法,门限ssthresh 减半,而拥塞窗口cwnd 设置为慢开始门限ssthresh 减半后的数值,因此均设置为4。

3. 从IPV4过渡到IPV6的方法有哪些?

【答案】目前,从IPV4过渡到IPV6的方法有3种:双协议栈技术、隧道技术以及网络地址转换/协议转换技术。

(1)双协议栈(Dualstack )是指在完全过渡到IPV6之前,使一部分主机(或路由器)装有两个协议栈,一个IPV4和一个IPV6。因此双协议栈主机(或路由器)既能够和IPV6的系统通信,又能够和IPV4的系统进行通信。双协议栈的主机(或路由器)记为IPV6/IPV4, 表明它具有两种IP 地址:一个IPV6地址和一个IPV4地址。双协议栈主机在和IPV6主机通信时是采用IPV6地址,而和IPV4主机通信时就采用IPV4地址。

(2)隧道技术的要点就是在IPV6数据报要进入IPV4网络时,将IPV6数据报封装成为IPV4数据报(整个的IPV6数据报变成了IPV4数据报的数据部分)。然后,IPV6数据报就在IPV4网络的隧道中传输。当IPV4数据报离开IPV4网络中的隧道时再把数据部分(即原来的IPV6数据报)交给主机的IPV6协议栈。

(3)网络地址转换/协议转换技术

网络地址转换/协议转换技术NA T-PT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Protocol Translation)通过与SIIT 协议转换和传统的IPv4下的动态地址翻译(NA T )以及适当的应用层网关(ALG )相结合,实现了只安装IPv6的主机和只安装IPv4机器的大部分应用的相互通信。

4. 在传送音频/视频数据时,接收端的缓存空间的上限由什么因素决定?实时数据流的数据率和时延抖动对缓存空间上限的确定有何影响?

【答案】接收端的缓存空间的上限取决于还原播放时所容许的时延。

当还原播放时所容许的时延已确定时,缓存空间的上限与实时数据流的数据率成正比。 时延抖动越大,缓存空间也应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