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811中国现当代文学与西方文学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李劫人

【答案】李劫人是中国现代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学大师之一,也是中国现代重要的法国文学翻译家,知名社会活动家、实业家。活跃于1930年代的四川地区,艺术上保持独立,不参与任何社团。1935年至1937年间,他以四川为背景,写下连续性历史长篇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描写了自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后二十年间广阔的社会画面。其作品具有宏伟的架构与深广度,史诗性强,又与世态描写紧密结合,因此被称为“大河小说”。

2. 创造社

【答案】创造社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成立的中国现代文学社团之一。1921年7月中旬由留学日本归来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前期的创造社反对封建文化、复古思想,崇尚天才,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强调文学应该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其文艺思想的核心命题,表现出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倾向。后期创造社与太阳社一起大力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3. 《画梦录》

【答案】《画梦录》是何其芳创作的一部散文集,于1936年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收录《墓》《秋海棠》《雨前》《黄昏》《独语》《梦话》等十九篇。内容多反映知识分子在黑暗现实中郁闷感伤的情怀,文笔优美,音调柔和,色彩绚丽,具有诗一般的意境。

4. 湖畔诗派

【答案】湖畔诗派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小型诗歌团体。最初成员有潘漠华、冯雪峰、应修人、汪静之,稍后加入的有魏金枝、谢旦如(澹如)、楼建南(适夷)等,成员多系浙江第一师范学校的学生。曾出版潘、冯、应、汪的诗合集《湖畔》,冯、潘、应的诗合集《春的歌集》和汪静之的诗集《蕙的风》《寂寞的国》。该诗派的作品以抒情短诗为主,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幸福爱情的追求,具有清新、明快、质朴的特色。1925年2月又创办小型文学月刊,但不久即停刊,该社也随之停止活动。

5. 中国新文学大系

【答案】《中国新文学大系》是由赵家璧主编的中国最早的大型现代文学选集,19351936年间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全书分为10卷,分别由胡适、郑振铎、茅盾、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等编选,分为理论、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门类,书前由蔡元培撰写总序,各卷编选

者还分别就所选内容写了长篇导言。总序和各篇导言,对于新文学的发生、发展,或作历史的回顾,或为理论的阐述。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这些导言的影响甚至比《中国新文学大系》本身更为深远,并且直接奠定了新文学的经典地位。

6. “纯诗”

【答案】“纯诗”,即纯粹的诗歌,是早期象征派诗人穆木天于1926年在《谭诗——寄沫若的一封信》中提出的诗学观点。“纯诗”追求诗的纯粹性和暗示性,主张诗歌观念的转化,诗歌要从抒情表意的“表达”功能转向自我感觉的“表现”功能。在诗人李金发、穆木天等人提出的纯诗思想的影响下,《为幸福而歌》《微雨》等诗集风靡一时,象征诗取代格律诗引领新诗发展。30年代梁宗岱提出的纯诗理论是对20年代诗学的全面超越,也是新诗走向成熟的标志。

7. 巴金爱情三部曲

【答案】《爱情三部曲》包括《雾》《雨》《电》,是巴金描写“革命与爱情”一类题材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巴金自己最珍爱的作品。《爱情三部曲》较集中地体现了无政府主义思想,包含着他的寄托与理想,小说以革命加恋爱为题材,侧重表现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反抗、追求和苦闷,作品以爱情作为小说的连续性表现主题,表现了青年人一方面渴望自我解放,另一方面又不能摆脱封建旧势力的束缚; 既刻画了他们的挣扎奔突与反抗,又写出了旧世界是如何断送青年的幸福的。

8. 《空山灵雨》

【答案】《空山灵雨》是许地山惟一的一本散文集,也是“现代小品文的最初成册的书”。“空山灵雨”恰当地概括了许地山的写作风格一一质朴、清丽,又充满哲学和宗教的气息。“空”与“灵”的韵味境界,是《空山灵雨》在艺术上的独特造诣,其中不少作品都带着若隐若现、迷离徜恍的朦胧,洒脱超逸的语言蕴含着颇费咀嚼的玄理思辨,文章巧设比喻、隐喻,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奇特的构思,具有小说化的倾向,别有一番艺术魅力。

9. 三大主义

【答案】“三大主义”是“文学革命”的纲领,由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首次提出。“三大主义”即推倒雕琢的阿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陈独秀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文学持批判否定的态度,主张以“革新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之途。

10.《骆驼祥子》

【答案】《骆驼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小说,载于《宇宙风》1936-1937年25-48期。小说以旧北京为背景,描写人力车夫祥子的悲惨遭遇。破产的青年农民祥子到北京拉了三年洋车,刚买上一辆新车就被匪兵掳走。样子拼命拉车挣钱,准备第二次买车,钱又被孙侦探抢去。车厂老板刘四爷之女虎妞迫使祥子同她结婚,替他买了辆新车; 但不久她因难产死去,祥子只得将车卖掉

料理丧事。几次积钱买车不成,祥子绝望了,终于自甘堕落。作品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小说结构严谨,笔调流畅,地方色彩鲜明:样子、虎妞、刘四爷等艺术形象的成功塑造,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二、简答题

11.汪曾棋称废名的小说为“作为抒情诗的散文化小说”。请结合废名的创作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废名被认为是周作人的弟子,在文学史上被视为京派代表作家。代表作有《竹林的故事》《桥》《莫须有先生传》《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等。废名的小说以“散文化”闻名,而且具有抒情诗的特征,其独特的创作风格人称“废名风”,对沈从文、汪曾棋等作家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1)散文化风格

将散文借鉴到小说中来,是废名独具魅力的创意。废名作为中国最后一批接受传统私塾教育的子弟,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的传统散文很自然地触动了废名写小说的灵感。废名笔下的人物大多是老人、孩子及天真少女,即使是青壮年却也是半聋半哑,如《菱荡》中的陈聋子,《桥》中的三哑等,他们单纯、质朴、少受尘世污染,更具自然本性,他们精神丰富而形式却简单宁静。陈聋子便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因为耳聋,他的世界永远是宁静的,尘世的噪音唯他能充耳不闻,也不见他轻易说话,正因如此,他才能真正地守自己的本真心,才能自由地去体认世界万物的本相。在废名作品中,他大量使用坟、送路灯、落日、箫、孤雁、庙檐上的风铃、碑、树荫等意象符号,以造成一种神秘、清幽、孤独的气氛。

(2)静寂诗意境界的营造

1922年废名怀着一颗极大的向往之心来到北京,不久却面临新文学阵营分裂、论争,于是陷入极度苦闷之中。此时废名思想艺术的变化很明显表现在他的小说《桥》上,小说《桥》更是废名精心营造的通向宁静禅境的美丽桥梁。作品中的史家庄,处处是“东方朔日暖,柳下惠风和”式的平和宁静,人们男耕女织、知足常乐,人性淳美,古风习习。小林、琴子、细竹无论是儿时还是长大后均天真、纯朴,他们和睦相处,一反一般小说中所描写的那种三角恋爱的生活模式,丝毫没有情人与情敌之间的种种猜测、怀疑与勾心斗角。

(3)篇幅短小,语言精练

废名的短篇,大多是千字文。即使长篇《桥》,也是短篇的钩连。随着人物的行踪,或一个场景,或一段对白,独立成篇,各有意境,各有妙趣。废名的小说语言奇俏精炼,字字珠现,这也使得他的小说具有诗的意境,散文的特色。

总之,废名独创性地将周作人的散文创作理论应用到了小说写作领域,将散文化写作与乡村题材、诗化语言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散文化诗体小说文体,对京派小说创作风格的形成及中国现代小说创作文体的成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2.简析郭沫若的《炉中煤》的思想艺术特色。

【答案】(1)《炉中煤》的思想内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