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务员>国家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试

问题:

[单选] “据理力争”不是最佳的表达方式,太用力,太急切地想说明道理,反而少了从容淡定。它反映出“力争”者的不够自信,也表明他对听众辨别事理能力的低估。 以下与作者表述的观点最接近的是:

A . 有理不在声高
B . 公道自在人心
C . 此时无声胜有声
D . 针尖不必对麦芒

人的自尊可以划分为有条件的自尊和无条件的自尊。前者是通过达到一些预设的标准来获得的自尊,自我价值感有赖于这些标准的实现,而非自我的本真需要,比如认为拥有美貌才有价值感。有条件自尊者往往并不了解自己的需要,其衡量自尊的标准是内化得来的。如果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对自己欲求的行为进行奖励,对不欲求的行为进行惩罚,这就把行为标准强加给了儿童,儿童会不自觉地把这种标准当作自己的人生追求。有条件的自尊往往通过强烈的自我意识表现出来,这样的人总是通过他人的眼光来看待自己。 与这段文字的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人的本真需求是有条件自尊的来源。 父母的过分溺爱会损害孩子的自尊。 有条件自尊者往往过于在意外界的评价。 父母给孩子制定行为标准对其成长不利。 爱的价值,由被爱的方式决定。爱不是给予而是被接受;被爱不是接受,被爱才是给予。没有被接受,就不是爱,不管你付出多少。许多人都单纯地、片面地认为,爱就是给予,只要真心付出,毫无保留地付出,就证明了——其实这是错的。真正的爱,必须被接受,否则就只能算是示好,想获得青睐的举动。如果给予就是爱,岂不天下大乱,岂不人人假爱之名,妄行强迫威逼之实。 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爱是被接受。 爱的价值。 爱是被爱。 爱是接受。 有了社会契约,人们失去的是其自然的自由,以及他们愿意拿什么就拿什么的绝对的权利;通过社会契约,他们得到的是文明的自由以及对自己所拥有的财物的法定权,在权衡利弊的时候,如果要避免出现错误,我们必须清楚地辨明什么是自然的自由以及什么是文明的自由——自然的自由只受到个人实际力量的控制,而文明的自由却受到公众意志的限制,步入文明社会,人类获得了道德自由,仅这一点就使人类成了自身的主宰。 根据上述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社会契约规定了自然的自由和文明的自由各自的界限。 社会契约强调的是有约束而非完全的自由。 人们只有服从社会契约才能获得文明的自由。 社会契约赋予人们文明的自由、限制自然的自由。 与2007年相比,2012年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科技人力资源总数的比重约( ) 上升了20个百分点。 上升了2个百分点。 下降了20个百分点。 下降了2个百分点。 如图中反映的均为年末数据,则“十一五”(2006—2010年)期间平均每年本科及以上学历科技人力资源增加约多少万人( ) 150。 180。 200。 440。 “据理力争”不是最佳的表达方式,太用力,太急切地想说明道理,反而少了从容淡定。它反映出“力争”者的不够自信,也表明他对听众辨别事理能力的低估。 以下与作者表述的观点最接近的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文段为“观点+解释说明”结构,首句提出观点“据理力争”不是最佳的表达方式,缺少从容淡定。后文为解释说明部分,文段首句为中心句,结合选项可知A项的观点最相近,所以A项正确。B项“公道自在人心”指公正的道理自然存在于众人的心里,指群众对事情的是非曲直知道的清楚明白。不是作者想强调的观点;C项“此时无声胜有声”,指默默无声却比有声更感人。(有时候不说话比说话更有用),文段并不是“无声”,而是声音大小;D项“针尖不必对麦芒”比喻双方不必针锋相对。不符合文意。故正确答案为A。

相关题目: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