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852工商管理综合之管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经营审计的主要类型?
【答案】经营审计主要分为三种主要类型:由外部审计机构的审计人员进行的外部审计; 由内部专职人员对企业则务控制系统进行全面评估的内部审计; 由外部或内部的审计人员对管理政策及其绩效进行评估的管理审计。主要内容如下:
(1)外部审计
外部审计是由外部机构选派的审计人员对企业财务报表及其反映的财务状况进行独立的评估。外部审计的优点是审计人员与管理当局不存在行政上的依附关系,可以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但是,由于外来的审计人员不了解内部的组织结构、生产流程和经营特点,对具体业务的审计过程中可能产生困难。
(2)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提供了检查现有控制程序和力法能否有效地保证达成既定目标和执行既定政策的手段。根据对现有控制系统有效性的检查,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提供有关改进公司政策、工作程序和方法的对策建议,以促使公司政策符合实际,工作程序更加合理,作业方法掌握正确,从而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3)管理审计
管理审计是一种对企业所有管理工作及其绩效进行全面系统地评价和鉴定的方法。管理审计的方法是利用公开记录的信息,从反映企业管理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若干方面将企业与同行业其他企业或其他行业的著名企业进行比较,以判断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健康程度。
2. 为了更好地利用信息,管理者应努力做到哪些,并应尽力避免哪些现象的发生?
【答案】(1)为了更好地利用信息,管理者应努力做到:
①善于开发信息:信息开发包括外延式开发和内涵式开发。外延式开发是指对信息源和信息渠道的开拓与发掘,以便获取更多的信息。内涵式开发是指对己经掌握的信息进行深度加工、重组、激活。以产生新的信息或更具有价值的信息。只有开发出更多、更好的信息,组织的信息管理工作才能上一个新台阶。
②为信息价值的充分发挥提供组织上的保证:信息被正确地传递到正确的人手中并被正确地使用,需要经过多道环节,并消耗一定的资源。这意味着管理者应该在组织结构设计资源分配、人员安排等方面为信息的利用创造条件。
③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信息的价值; 管理者应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信息的价值。应认识到一些信息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事物本身的变化而变得不再有用,而另一些信息可能随着客观形势的
发展而变得更有价值。
(2)为了更好地利用信息,管理者应尽力避免以下现象的发生:
①信息孤岛:由于部门利益的存在或技术上的原因,组织中的信息有时不能被共享,出现信息孤岛。信息孤岛的存在会造成组织资源的浪费,同时它也是组织肌体不健康的表征。
②信息过载:在信息爆炸的年代,一此管理者在日常的工作中可能被大量的信息困扰,感到无所适从。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管理者应鼓励下属提供精炼的信息,同时在组织设计时适当地分权与授权。
3. 什么是平衡积分卡? 为什么说它是一个战略管理方法?
【答案】(1)平衡积分卡的概念
平衡积分卡是由美国商学院教授Kaplan 与美国复兴全球战略集团总裁Norton 于1992年提出的一种绩效考核模型。它由四个方面的指标组合成一个结构化的指标体系,并且各个方面的指标之间有着相互驱动的因果关系,其相互驱动的效果又紧密结合并支持组织的战略。
它对绩效的价值判断认为,好的绩效一定是整体性的,单方面做得好不能说明问题,四个方面要取得绩效效果的相互平衡,这也正是该工具命名的由来。其四个方面的指标设计分别针对着四个问题的回答:财务方面回答怎样满足股东的要求; 内部经营方面回答组织必须在哪方面擅长或精专; 学习与成长方面回答如何使能力得到持续的发展和提高; 客户方面回答怎样满足客户的要求。
(2)平衡积分卡是战略管理方法的原因
①平衡积分卡通过财务、内部经营、学习与成长、客户这四个方面的指标构架来对绩效进行监控和考核,使战略落实于实际的绩效,并可以为绩效的改进提供突破点。可以看出,战略导向作用是平衡积分卡的显著特征。
②平衡积分卡是针对组织,更确切地说是针对经营战略单位的整体绩效考核而用的,它已成为企业组织充分利用其潜能的一种战略性管理系统。它不仅提出了一项企业战略,而且在该战略的开发和实施中,有效地调动和调整各种管理要素,通过积极的平衡创造一种增量保障能力,以保障企业战略的有效实施和落实。从这个意义上讲,平衡积分卡也是一个战略管理方法。
4. 何谓需要层次论? 该理论对管理者有何启示?
【答案】(1)该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来的,也称为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①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
a. 生理的需要。包括人类维持基本生存所需要的各种物质上的需要。如食物、水、衣着、住所、睡眠及其他生理要素。
b. 安全的需要。指人类免除各种危险和威胁的需要。包括免受身体及情感伤害和保护职业、财产、食物及住所不受威胁的需要。
c. 社交的需要。指人类在感情和归宿方面的需要。
d. 尊重的需要。指人们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工作、人品、能力、情感等方面予以肯定。
自我实现的需要。指人们希望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在事业上有所建树,以实现自己的抱负。这五种需要之间存在递进规律,只有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影响行动。
②低级需要与高级需要
马斯洛将五种需要划分为高低两级。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属于低级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属于较高级需要。低级需要主要从外部使人满足,高级需要主要从内部使人满足。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对管理者的启示
①了解员工的需要,并将之与组织目标相结合。每个人都有需要,这些需要都包含在马斯洛所概括的生理、安全、社交、自尊、自我实现五类需要之中。人们为了满足需要便产生动机,管理人员如果能洞察员工的需要,把组织的目标和员工的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激发起员工的积极性,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
②区分主要需要和次要需要,优先满足主要需要。员工的需要层次是递进的,低一层次需要基本满足后,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就逐渐削弱以至消失,此时高一层次的需要就变为优势需要,所以管理人员应该及时调整以满足员工新的需要。管理中必须注意,当员工的需要发生变化后,不能再用老一套的方法激励员工,这样往往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而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不同的员工采取的激励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③重点针对员工的高层次需要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高层次的需要实现难度大,其激励作用也大。人们为了自我实现,往往百折不挠、前赴后继、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管理人员如果掌握这一原理,在尽可能满足员工低层次需要的前提下创造出良好的组织氛围,强化员工高层次需要的强度,使员工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为实现组织的宏伟目标而努力。
5. 与法律相比,伦理有哪些特征? 伦理与法律及效益的关系各是怎样?
【答案】伦理是指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而法律是指一整套前后一致的、公开的、被广为接受的、带有强制性的普遍的规则。
(1)伦理的特性
①非强制性。伦理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起作用,体现了自觉性和内在性。社会舆论通过普遍存在于社会成员中的一种特殊心理机制一一荣辱心,而对个人产生强大的约束力。良心和义务也是使社会舆论起作用的个人自我控制的道德心理机制。
②非官方性。伦理是约定俗成的,不像法律那样需要通过行政命令或法定程序来制定或修改。个人的伦理评判也无须官方的批准。
③普适性。除了少数不具备行为意识的人,所有人都要受伦理的指导、调节和约束。法律只对违法者起作用。伦理则对包括违法者在内的一切人起作用。
④扬善性。伦理既指出什么是恶的、不应该的,也指出什么是善的、应该的。它不仅对不符合伦理的行为予以批评、谴责,也对符合伦理的行为,尤其是高尚的行为,予以褒奖、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