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题库>临床答辩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问答题,简答题] 麻某,女,32岁,汉族。平素体健,患者于入院前2天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后出现右下腹部疼痛,体温不高,但无恶心及呕吐,无腹痛腹泻及里急后重,右下腹持续性疼痛,疼痛拒按,喜饮冷水,不思饮食,大便2日未行,舌红苔黄腻,脉数。查体:T36.5℃、P80次/分、R19次/分、BP110/60mmHg。腹部平坦,无明显胃肠型及包块;腹肌无异常紧张,肝、脾肋缘下未触及、无叩痛,右下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听诊肠鸣音如常,结肠充气试验阳性,闭孔内肌试验阴性,腰大肌试验阴性。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2.6×109/L,N66%,CRP58mg/dl。腹部CT示:阑尾肿大。作出中医病证诊断及西医疾病诊断。

患者,女,40岁,2012年3月就诊。因经行腹痛3年入院。既往月经尚规则,7/23~28天,量中,痛经(-)。5年前患者因足月臀位于当地医院行剖宫产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好。3年前开始出现腹壁伤口处周期性疼痛,于经期出现,经后缓解。自扪及切口处包块直径约2cm,近3年包块逐渐增大至3cm。肌肤少泽,口干不欲饮,月经延后或淋漓不断,经期腹痛剧烈难忍,拒按,血块多,两胁胀满,面色晦暗。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听诊无异常。耻骨联合上2横指可见横切口长约13cm,愈合好,切口左侧瘢痕皮下可及直径3cm质硬结节,边界不规则,轻压痛。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无异常,宫颈光滑,子宫前位,常大,质中,无压痛,双附件区未触及异常。舌紫暗,有瘀斑,舌底脉络迂曲怒张,脉弦。辅助检查:腹部超声:子宫5.0cm×4.2cm×4.Ocm,肌层回声均匀,内膜光滑,居中,厚0.6cm,回声均匀,左卵巢2.6cm×2.0cm,大小形态正常,内部结构清楚,右卵巢3.4cm×1.8cm,大小形态正常,内部结构清楚。盆腔未见游离液性暗区,于左侧下腹部皮下组织可见3.2cm×3.1cm×1.1cm低回声块影,边界欠清,内部回声欠均匀。作出中医病证诊断及西医疾病诊断。 易某,女,50岁,教师。患者近半年觉头痛头晕,烘热汗出,五心烦热,烦躁易怒,心悸失眠,腰膝酸疼,口干口苦,月经紊乱,经期延后,经量少,难以坚持正常工作。查体:T36.3℃,P78次/分、R19次/分、BP110/68mmHg,心肺查体无异常,腹部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妇科检查示:阴道正常无畸形,宫颈光滑,宫体大小正常,无抬举痛,附件部位无压痛。舌质淡红,苔薄黄,脉细数。辅助检查:妇科B超示无异常。作出中医病证诊断及西医疾病诊断。 倪某,男,34岁。患者从3年前感到左下肢疼痛,间歇性跛行,经治疗效果不佳,2年前病情加重夜间剧痛难忍,彻夜不眠,就诊于北京某三甲医院,治疗一个月疗效甚微,医师建议高位截肢,患者未同意。四月前出现左足肿痛,左大趾发黑溃烂,剧痛难忍。身热口干,便秘溲赤。查体:T36.5℃,P98次/分,R19次/分,BP110/80mmHg。痛苦表情,面色苍白。左足肿痛,肤色青紫,趾爪甲脱落,趾尖溃破腐烂,肉色不鲜;行走艰难,抬腿试验剧痛难忍。切诊:胫后动脉、足背动脉搏动均消失。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辅助检查:B型超声检查单提示左小腿胫后及足背动脉闭塞。作出中医病证诊断及西医疾病诊断。 李某,男,27岁,在读研究生。2002年9月就诊。一侧腿部因磕碰引起大片紫癜不消,继而另一侧腿部也发生大片紫癜。无其他不适。饮食睡眠尚可,口渴、尿黄便秘。查体:T36.2℃,P84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腹部多个点状皮下出血点,两腿从上到下都是连成片的紫癜,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4次/分,律齐,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浮肿。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辅助检查:PLT12×109/L,骨穿结果如下: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红系比约为3.3:1。粒系增生活跃,占有核细胞的59.5%。各阶段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异常。红系增生活跃,占有核细胞的18.5%,细胞形态大致正常,成熟红细胞形态基本正常。巨核细胞全片见200余个,分类细胞25个:原始巨核细胞1个,幼稚巨核细胞8个,颗粒型巨核细胞16个,产生血小板巨核细胞0个,血小板少见。作出中医病证诊断及西医疾病诊断。 沈某,男,39岁,公司职员。2002年5月就诊。乏力、皮肤紫斑半年。半年前无诱因发现,间断下肢皮肤出血点,轻度碰撞即出现瘀斑,可自行吸收,服过20多剂中药不见好转。倦怠神疲嗜卧,心悸气短,周身乏力,面色晦暗,头晕耳鸣,腰酸膝软,畏寒喜暖。查体:T36℃,P100次/分,R20次/分,BP120/70mmHg,贫血貌,双下肢散在皮下出血点,右侧膝盖处可见约2cmx3cm瘀斑,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巩膜不黄,胸骨无压痛,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下肢不肿。舌质紫暗,有瘀点和瘀斑,脉细或涩。辅助检查:血常规:Hb45g/L,RBC1.5×1012/L,网织红细胞0.1%,WBC3.0×109/L,分类:中性粒细胞30%,淋巴细胞65%,单核细胞5%,PLT35×109/L。血清铁蛋白210μg/L,血清铁170μg/dl,总铁结合力280μg/dl。BM:髂骨:骨髓增生程度重度减低,淋巴细胞比例75%。作出中医病证诊断及西医疾病诊断。 麻某,女,32岁,汉族。平素体健,患者于入院前2天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后出现右下腹部疼痛,体温不高,但无恶心及呕吐,无腹痛腹泻及里急后重,右下腹持续性疼痛,疼痛拒按,喜饮冷水,不思饮食,大便2日未行,舌红苔黄腻,脉数。查体:T36.5℃、P80次/分、R19次/分、BP110/60mmHg。腹部平坦,无明显胃肠型及包块;腹肌无异常紧张,肝、脾肋缘下未触及、无叩痛,右下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听诊肠鸣音如常,结肠充气试验阳性,闭孔内肌试验阴性,腰大肌试验阴性。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2.6×109/L,N66%,CRP58mg/dl。腹部CT示:阑尾肿大。作出中医病证诊断及西医疾病诊断。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青年女性,因饮食不节或寒温不适或情志所伤,损及肠胃,引起肠道传化失司,糟粕停滞,气滞血瘀、瘀久化热,热盛肉腐而成痈肿,故出现右下腹疼痛、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数亦为热盛之象,故辨病为"肠痈",辨证为"湿热壅滞证"。西医诊断依据:(1)转移性右下腹痛。(2)右下腹有固定的压痛区和不同程度的腹膜刺激征:特别是急性阑尾炎早期,自觉腹痛尚未固定时,右下腹就有压痛存在。而阑尾穿孔合并弥漫性腹膜炎时,尽管腹部压痛范围广泛,但仍以右下腹最为明显。急性阑尾炎的压痛始终在右下腹部,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腹肌紧张和反跳痛。(3)辅助检查: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可轻度或中度增加。右下腹B超检查,了解有无炎性包块,对判断病程和决定手术有一定帮助。

相关题目: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