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小儿先证而治的原因是() 体禀纯阳,生机蓬勃。 发病容易,变化迅速。 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脏腑清灵,活力充沛。 宿疾较少,病因单纯。
患者男,25岁,因“脾大、乏力6个月”来诊。查体:贫血貌,巩膜无黄染,胸骨无压痛,脾肋下6cm。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80g/L,白细胞123×109/L,血小板1020×109/L;外周血细胞涂片:原始细胞0.05;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粒细胞0.08,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最佳的治疗方案为() 高三尖杉脂碱+阿糖胞苷(HA方案)化学治疗。 伊马替尼。 羟基脲。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表证的特点是() 但寒不热。 但热不寒。 恶寒发热。 寒热交替。 午后潮热。
骨髓象中出现大量异常浆细胞,血清和尿免疫电泳出现M成分的疾病是()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型6。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型5。 多发性骨髓瘤。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病-M型。 再生障碍性贫血。
急性栗粒型肺结核的治疗可选用() 抗结核药联合用药。 抗结核药规律用药。 抗结核药分阶段用药。 抗结核药坚持全疗程。 有严重中毒症状者,在应用足量抗结核药时可用泼尼松。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