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近代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七一五分共

【答案】七一五分共是汪精卫在武汉发动的反共事变。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召集武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决定“制裁”共产党人,正式做出关于“分共”的决定,公开背叛了孙中山确定的国共合作政策和反帝反封建的纲领。随后,武汉国民政府、国民党中央各部纷纷发出通告、训令,取缔共产党和一切革命活动,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疯狂的大屠杀。汪精卫集团举行的反共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最后破裂和国民革命的失败。

2. 平壤战役

【答案】平壤战役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在朝鲜平壤的一次重要战役。1894年7月,日军在汉城附近牙山袭击清军后,即组织兵力,由山县有朋率领,分四路包围平壤。时该城由叶志超、左宝贵、马玉岜、卫汝贵等率清军一万五千人驻守。自9月15日起,日军分三路发动总攻。东路日军从正面进攻,马玉岜部抵死相拒,数次击退敌人;西路日军偷袭西南门,卫汝贵部奋力迎战,毙敌多人;北路日军强攻牡丹台和玄武门,左宝贵登城指挥,身负重伤仍坚持督战,后中炮牺牲,玄武门破。叶志超弃城溃逃,渡过鸭绿江,平壤失陷。

3. 第三党

【答案】第三党是以国民党左派邓演达为首的,从国民党中分化出来的一个小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正式名称叫“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其基本立场是要在国共两党之外,结成第三种势力,经过第三条道路复兴中国革命,因而被称为第三党。1927年冬,章伯钧、季方等在上海成立“中华革命党”,表示继续奉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这是第三党形成后最早采用的名称。该党

1930年8月,与在海外的邓演达保持联系。第三党的名称正式定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邓演达被选为中央干事会总干事,负责主编《革命行动》月刊。该党经过一番整顿以后,一度发展很快,曾建立十一个省区和三个市区的地方组织。第三党积极进行反蒋活动,特别是邓演达利

1931年8月,用他以前在黄埔军人的影响,策动蒋系军官反蒋,给蒋介石的统治造成一定的威胁。

邓演达被逮捕,11月被秘密杀害于南京。邓演达的遇害,使第三党受到极大打击。此后第三党的成员,除一部分投靠蒋介石外,其他人继续坚持斗争,但在蒋介石高压政策下,他们只能在狭小的圈子内进行隐蔽的活动。

4. 张勋复辟

【答案】张勋复辟,又称“丁己复辟”,是指1917年皖省督军张勋在北京拥清废帝溥仪登极的历史事件。1917年5月,总统黎元洪与国务总理段祺瑞发生了“府院之争”,黎元洪无力与段抗衡,

被迫同意盘踞在徐州的军阀张勋北上调停。张勋率“辫子军”北上天津,与段祺瑞密谋,通电逼黎下台,解散国会。入京后,张勋赶跑黎元洪,于7月1日拥戴清逊帝溥仪登极,改民国六年为宣统九年,复辟清朝。张勋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对。段棋瑞赶黎下台、解散国会的目的已达到,又组织“讨逆军”起兵讨张。12日,张勋辫子军失败,溥仪再次宣布退位,为期12天的复辟丑剧草草收场。

5. 十教授宣言

【答案】“十教授宣言”是指1935年1月10日由王新命、何炳松、武堉干、孙寒冰、黄文山、陶希圣、章益、陈高佣、萨孟武、樊仲云等十名教授,联名在《文化建设》月刊上所发表的《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宣言》强调要加强“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对西洋文化要“吸收其所当吸收,而不应以全承受的态度,连渣滓都吸收过来”,旗帜鲜明地反对“全盘西化”主张。“十教授宣言”在当时引发了关于中国文化的大讨论。

6. 卢沟桥事变

【答案】卢沟桥事变是日本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而策划的一起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日本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于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的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又炮轰宛平城,进而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7. 保国会

【答案】保国会是戊戌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的重要政治团体。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引起瓜分中国危机。1898年4月,康有为在北京成立保国会。其宗旨是:保国、保种、保教,即保国家政权、领土不丧失,保民族种类能自立,保圣教不失。在北京、上海设总会,各省、府、县设分会,意在合群策、群智、群力,发愤救亡,推动维新运动保国会遭到顽固派的强力反对,不久停止活动。

8. 《广州和约》

【答案】《广州条约》即鸦片战争中清将奕山与英国代表义律在广州订立的停战协定。鸦片战争开始后,在广州主持抗战的奕山、杨芳等人根本无心抗敌,很快便溃不成军。1841年5月27

,规定清军六天内撤至离广州60英里以外的地方;一日,奕山与义律签订了屈辱的《广州和约》

周内缴纳600万元“赎城费”;赔偿英国商馆损失30万元。

9. —•二八事变

【答案】一•二八事变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了支援和配合其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掩护其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的丑剧,在上海挑衅引发的冲突。日本海军陆战队在1932年1月28日夜对上海当地中国驻军第十九路军发起攻击。通过一•二八事变,日本达到了拼凑伪满洲国和迫使南京国

民政府屈服的双重目的。

10.1914年中华民国约法

【答案】1914年中华民国约法是民国初年袁世凯制定的约法。1914年3月,由政治会议建议设立的约法会议召开。根据袁世凯提出的“修改约法大纲七条”,约法会议很快就炮制出所谓的《中华民国约法》。5月1日,袁世凯正式将其公布,同时废除《临时约法》。主要内容有:改责任内阁为总统制;撤消国务院,在总统府内设政事堂作为办事机构。

11.京师同文馆

【答案】京师同文馆是指清代最早培养译员的洋务学堂和从事翻译出版的机构。1862年,恭亲王奕沂等奏准在北京设立同文馆,隶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同文馆是培养外国语言文字、科学技术人才的学校;在外国语言文字方面,先后分设了英、法、俄、德、日五馆。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

12.三湾改编

【答案】三湾改编是1927年9月秋收起义失败后,起义部队在江西永新县三湾进行的一次整编。三湾改编初步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及旧军人为主要成份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保证了党对军

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政治建军的基础。同时,三湾改编的的重要内容之实行民主主义,也对团结广大士兵群众、瓦解敌军起到了巨大作用。

二、论述题

13.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在中国迅速地传播?

【答案】(1)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的觉悟有很大提高,工人运动的发展,迫切需要寻找科学的精神武器。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阶级基础。也就是说,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深厚的阶级土壤,接受马克思主义已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内在的政治要求。只有借助马克思主义,中国工人阶级才能从自在的阶级转化为自为的阶级,进而担负起革命领导阶级的时代使命。正是在这种势态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才得以真正广泛的传播,并发生了巨大的作用。

(2)由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迅猛发展有力地冲破了封建主义的思想禁锢,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也使得马克思主义在各种学说竞起争鸣的形势下逐渐以它高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吸引着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先进的知识分子抛弃了对帝国主义的幻想,走上了彻底反帝的道路,很自

然地把中国的命运同社会主义联系起来,努力去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探寻新的救国道路。

(3)1919年7月,苏俄发表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对中国人民和南北

,宣布无条件将沙皇政府在中国掠夺的一切权利一律放弃,政府的宣言》支持中国人民争取自由的

斗争。这对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