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沈阳农业大学计算机网络(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综合题
1. 以下的每一个地址属于哪种类型?
(1)
(2)
(3)
(4)
所以为本地链路单播地址;
所以为IETF 保留地址;
所以为多播地址; 【答案】(1)FE80的二进制形式为(2)FEC0的二进制形式为(3)FF02的二进制形式为
(4)IPV6的环回地址。
2.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
【答案】因特网标准的制定包括4个阶段:
(1)因特网草案OntenetDraft ),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 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Standard ),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 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Standard );
(4)因特网标准(InternetStandard )。
因特网草案的有效期只有六个月。只有到了建议标准阶段才以RFC 文档形式发表。本书的许多内容都注明其相关的RFC 文档号便于读者查阅。
3. 试计算一个包括5段链路的运输连接的单程端到端时延。5段链路程中有2段是卫星链路,有3段是广域网链路。每条卫星链路又由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两部分组成。可以取这两部分的传播时延之和为250ms 。每一个广域网的范围是1500km ,其传播时延可按150000km/s来计算。各数据链路速率为48kb/s, 帧长为960位。
【答案】5段链路的传播时延
5段链路的发送时延:
所以5段链路单程端到端时延
4. 试将TCP/IP和OSI 的体系结构进行比较,讨论其异同之处。
【答案】(l )OSI 和TCP/IP的相同点是二者均采用层次结构,都是按功能分层。
(2)0SI 和TCP/IP的主要不同点如下:
①0SI 分七层,自下而上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而TCP/IP分为四层,分别是网络接口层、网际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②0SI 层次间存在严格的调用关系,两个N 层实体的通信必须通过下一层N-1层实体,不能越级,而TCP/IP可以越过紧邻的下一层直接使用更低层次所提供的服务,因而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开销,提高了协议的效率;
③0SI 只考虑用一种标准的公用数据网,TCP/IP更侧重于异构网的互联问题。
5. 有10个站连接到以太网上。试计算以下三种情况下每一个站所能得到的带宽。
(1)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Mb/s以太网集线器;
(2)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0Mb/s以太网集线器;
(3)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Mb/s以太网交换机。
【答案】所有连接在这个集线器上的站点共享信道;交换机的每个端口都有一条独占的带宽,因此:(1)10个站共享l0Mb/s,每个站得到的带宽为IMb/s; (2)10个站共享100Mb/s,每个站得到的带宽为10Mb/s; (3)每一个站独占10Mb/s。
6. 建议的IPV6没有首部检验和,这样做的优缺点是什么?
【答案】建议的IPV6没有首部检验和,这样做的优点:16位的首部检验和字段保证IP 分组头值的完整性,但当IP 分组头通过路由器时,分组头发生变化,检验和必须重算。若无此段则使路由器更快的处理分组,从而可以改善吞吐率。
缺点:在可靠度低的网络里,容易出错。
7. 文件传送协议FTP 的主要工作过程是怎样的?主进程和从属进程各起什么作用?
【答案】FTP 的服务器进程由两大部分组成:
一个主进程,负责接受新的请求;另外有若干个从属进程,负责处理单个请求。
主进程的工作步骤:
(1)打开熟知端口(端口号为21), 使客户进程能够连接上;
(2)等待客户进程发出连接请求;
(3)启动从属进程来处理客户进程发来的请求。从属进程对客户进程的请求处理完毕后即终止,但从属进程在运行期间根据需要还可能创建其他一些子进程;
(4)回到等待状态,继续接受其他客户进程发来的请求。主进程与从属进程的处理是并发地进行的。
FTP 使用两个TCP 连接:
控制连接在整个会话期间一直保持打开,FTP 客户发出的传送请求通过控制连接发送给服务器端的控制进程,但控制连接不用来传送文件。
实际用于传输文件的是“数据连接”。服务器端的控制进程在接收到FTP 客户发送来的文件传输请求后就创建“数据传送进程”和“数据连接”,用来连接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数据传送进程。
数据传送进程实际完成文件的传送,在传送完毕后关闭“数据传送连接”并结束运行。
8. 如果TCP 往返时延RTT 的当前值是30ms ,随后收到的三组确认按到达顺序分别是在数据发送后26ms 、32ms 和24ms 到达发送方,那么新的RTT 估计值分别是多少?假定加权因子
【答案】往返时延是指数据从发出到收到对方相应的确认所经历的时间,它是用来设置计时器重传时间的一个主要参考数据。对于传输层来说,报文段的往返时延的方差较大,因此TCP 采用了一种自适应的算法,它将各个报文段的往返时延样本加权平均,得到报文段的平均往返时延RH , 计算公式如下:
平均往返时延
RTT=
那么新的平均往返时延
RTT=
则新的平均往返时延RTT=
则新的平均往返时延RTT=
所以,新的估计值分别为29.6ms , 29.84ms , 29.256ms 。
(1)第1个确认到达后,旧的RTT=30ms,新的往返时延样本是26ms , (2)第2个确认到达后,此时,旧的RTT=29.6ms,新的往返时延样本=32ms, (3)第3个确认到达后,此时,旧的RTT=29.84ms,新的往返时延样本=24ms,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