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传染病学(医学高级)题库>第六节原虫病题库

问题:

[多选,案例分析题] 患者,男性,46岁。2003年9月就诊。间歇性发热2个月,发热间隔不规律,伴寒战、乏力、恶心、呕吐,近两日出现尿少,尿黄,头痛,腰痛,1日前出现意识障碍。发病前40天由泰国考察归国。体检:T40.5℃,R23次/min,P98次/分,BP125/80mmHg,巩膜轻度黄染,肝区扣痛(-),化验:HB90g/L,WBC8.5×109/L,RBC2.4×1012/L,脑脊液:白细胞110×109/L,糖2.8mmol/L,氯化物110mmol/L,蛋白定量0.64g/L诊断为脑型疟疾,其发病机制可能是()

A . A.受感染红细胞堵塞微血管
B . 继发细菌感染
C . 细胞因子的作用
D . 低血糖
E . 疟原虫侵犯脑组织

患者,女性,68岁,2月前出现舌背部刺激痛伴口干,进食无味且疼痛明显。口腔检查:舌背黏膜光滑如镜,呈牛肉红色,唾液极少且黏稠。如果该患者的病因为正色素性大细胞贫血,主要治疗方法为()。 A.补充多种维生素。 补充铁元素。 补充蛋白质。 补充微量元素。 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 “翼状肩胛”畸形,上肢上举活动受限,见于() 冻结肩。 肩关节脱位。 肱骨外科颈骨折。 冈上肌断裂。 前锯肌瘫痪。 决定针刺深浅的原则叙述不正确的有()。 察形气定深浅。 依虚实定深浅。 观年龄定深浅。 辨病情定深浅。 识部位定深浅。 患者女,43岁,未绝经,1个月前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4/20。免疫组织化学:ER(++),PR(-),HER-2(++)。其辅助治疗可以选择的方案为()。(提示既往有明确的心房颤动病史,目前检查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未见异常。) A.AC→T。 AC→TH。 CEF。 CEF→T。 AC。 TCH。 有关皮肤针法,叙述不正确的是()。 叩刺部位一般分为循经叩刺、穴位叩刺、局部叩刺。 循经叩刺常取四肢末端部位腧穴。 穴位叩刺常取华佗夹脊穴、阿是穴等。 局部叩刺多用于局部瘀肿疼痛及顽癣等。 刺激的强度要根据刺激的部位而定。 患者,男性,46岁。2003年9月就诊。间歇性发热2个月,发热间隔不规律,伴寒战、乏力、恶心、呕吐,近两日出现尿少,尿黄,头痛,腰痛,1日前出现意识障碍。发病前40天由泰国考察归国。体检:T40.5℃,R23次/min,P98次/分,BP125/80mmHg,巩膜轻度黄染,肝区扣痛(-),化验:HB90g/L,WBC8.5×109/L,RBC2.4×1012/L,脑脊液:白细胞110×109/L,糖2.8mmol/L,氯化物110mmol/L,蛋白定量0.64g/L诊断为脑型疟疾,其发病机制可能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