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844中国通史[专业硕士]之中国近代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平型关大捷
【答案】平型关大捷是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五师在平型关附近伏击日本军队并取得抗日首胜的战斗。歼敌1000余人,缴获大批枪支和物资,毁敌汽车和马车300余辆。这次胜利打破了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人心,加强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念,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通过这次战斗,八路军进一步明确了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才是惟一正确的战略方针。
2. 《黄埔条约》
,是1844年10月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一【答案】《黄埔条约》原名《中法五口贸易章程》
项不平等条约。地点在广州黄埔,中法双方代表分别是两广总督耆英和公使刺萼尼。条约共三十六款,并附有《海关税则》。主要内容:①法国取得五口通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②法国可以在通商口岸建造教堂。之后,法国又强迫清政府取消对天主教的禁令,准许他们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
3.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答案】《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是毛泽东在洛川会议上提出的抗日政治主张。主要内容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改革政治机构;抗日的外交政策;战时的财政经济政策;改良人民生活;抗日的教育政策;肃清汉奸卖国贼亲日派,巩固后方;抗日的民族团结。《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是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具体化,也是我党第一次提出建立廉政政府的政策纲领,它不仅给人民指明了走向顺利的道路,对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4. 中共三大
【答案】中共三大是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的中心
,任务是讨论建立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问题。会议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
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中共三大的不足在于,对民主革命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农民土地问题和建立革命军队问题都还缺乏明确的认识。
5.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答案】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是1924年7月,在国民党中央的赞同之下,为了适应国共合作
后,农民运动开展的形势,由共产党人潔湃等在广州创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此后两年间共办六届,培养农民运动人才770余名。其中规模最大的第六届,由毛泽东主办,学员来自全国19个省区共300余人。教学内容除马列主义理论外,还学习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研究农民问题。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的很多人成为农民运动和大革命的领导骨干,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6. 《新青年》
,后改称《新青【答案】《新青年》是1915年由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月刊。原名《青年杂志》
年》。它宣传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专制和迷信;宣传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宣传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到五四运动后期,《新青年》以宣传马列主义为主,较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理论条件。《新青年》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7. 湘军
【答案】湘军是晚清时对湖南地方军队的称呼,或称湘勇。1853年初,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咸丰皇帝命令大江南北各省在籍官绅举办团练,组织地主武装,曾国藩所办湘军就是其中之
一。曾国藩以罗泽南的湘勇为基础,以知识分子为营官,以同乡和伦常的封建情谊作为维系湘军的纽带,略仿明戚继光的成法,有严格封建隶属关系,只服从曾国藩一个人的军队,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军事力量。辛酉政变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朝统治者调整了与曾国藩湘军集团的关系,放手使用曾国藩集团,湘军将领拥有了军事大权和地方的政权和财权。湘军虽然消灭了太平天国,挽救了清王朝,但是重权也从此开始落入汉族重臣之手,客观上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8. 冀察政务委员会
【答案】冀察政务委员会是南京国民政府为满足日本“华北特殊化”的要求于1935年底设立的临时地方行政机关。由宋哲元任委员长,负责处理河北省、察哈尔省、北平市、天津市一切政务,有很大程度的自治权。它名义上隶属于国民政府,但实际上是一个半独立性质的机构,日本帝国主义和亲日汉奸势力对它有很大影响和控制力。
9. 护国运动
【答案】护国运动是反对袁世凯帝制的运动。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发布接受帝位申令,引起各界人士的反对。原云南都督蔡锷和国民党李烈钧等奔赴昆明,联络云南督军唐继尧于25日通电反袁,宣布云南独立,成立护国军。次年蔡锷率军入川,与袁军激战。反袁号召深得人心,贵州、广西、广东等省相继宣告独立,通电促袁退位。北洋军阀对袁离异,帝国主义“警告”袁缓称帝。袁在内外压力下被迫于1916年3月宣布撤销帝制,企图回到总统地位,遭到各方拒绝。同年6月,袁忧愤死去。护国运动宣告结束。
10.欧事研究会
【答案】欧事研究会是1914年在东京组织的以研究欧事为名的政治团体。1914年7月一战爆发后,部分流亡日本、尚未加入中华革命党的同盟会员,为探讨世界大战与中国革命关系,加强联络,以研究欧事为名成立该会。主要成员有李根源、邹鲁、章士钊、李烈钧、程潜等人,黄兴为名誉主席,实际负责人为李根源。该会对国事主张停止内争,一致对外。1915年下半年,袁世凯加快复辟帝制步伐,部分成员李烈钧、李根源等开始向孙中山靠拢,参加了讨袁护国战争。
二、论述题
11.简评现代的新儒学思潮。
【答案】(1)新儒学思潮的内容
新儒学是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以接续儒家道统为己任,力图援引西学入儒学的一个哲学流派,新儒学一派学者学术观点相当差异,但主张中国文化的复兴在于儒家思想的复兴这一根本点一致。其基本思想取向是以儒家道德为本位,融纳西方现代哲学思想和科学民主精神,以寻求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现实出路。具体来说:以儒家为中国文化的正统和主干,在儒家传统里又重心性之学;以中国历史文化为一精神实体;强调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应有敬意和同情;富根源感,强调中国文化的独创性和一本性;有很深的文化危机意识,但认为危机的造成主要是国人丧失自信;富有宗教情绪,对复兴中国文化有使命感。
(2)新儒学思潮的意义
①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现代新儒学思潮的兴起是百年以来的“中西之争”的一种必然产物。不但中国文化遭遇空前的危机与迷惘,现代西方社会中物质主义、唯科学主义的倾向也揭示了西方文明的困局,现代新儒学就是在这样双重危机的历史背景下提出其“儒学复兴”论的。他们并不是简单的复古主义者,他们一方面探讨继承和创造性地转化儒家传统的途径,另一方面也对西方近现代文明持开放姿态,这对克服五四以来的某些片面西化倾向与民族失败主义情绪是有益的。
②在日本侵华引发的国难危机日益深重的历史条件下,他们挺身为中华文化辩护,强调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和民族文化的优秀遗产,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维系全民族文化的传承是有积极意义的。
③现代新儒家的身份多为哲学家,他们对中华文明的形而上的思考,有利于中国哲学传统的现代化,保持了中国哲学的特质,使中国哲学避免了西化的命运。
(3)新儒学思潮的局限性
不过,新儒学的观点仍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①现代新儒学将儒家文化看成是复兴中华文明的最根本力量与动力,这大概只能是他们的一厢情愿,而非历史的客观事实与真理。
②他们的人文主义情怀不免轻视了科学技术对于现代文明的重大推动力。
③他们的文化保守主义立场使他们对五四以来的新文化传统持强烈的批判姿态,有失其客观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