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摘 要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以促进中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的,而人生规划生涯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中学生完整的人格,从培养一个协调的社会人和职业人的角度出发,进行树人教育。初中生人生规划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已经开始受到关注。初中生制定成长规划是让学生能认识自己,准确定位,了解家长对学生未来发展定位的期待,能时刻关注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对人才的需要,认清努力方向,学会科学制定成长规划,学会发挥自身个性特长的优势在不同阶段、不同境遇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和奋斗目标。学校的教育非常重视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不断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创造机会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和适应性,让学生明白成功的道路是由目标铺成的。初中三年是学生人生非常关键的转折点,他们选定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他们的人生目标不会自动生成,还需要教师、家长的指导和帮助,从思想上使初中生对自己是什么个性,有哪些特长,这些个性特长都有哪些优势弱势,以及将来可以从事哪些专业或职业等方面有清晰了解和认识,在行动上初中生能正确制定出适合自己成长道路上的顺利前进和发展的成长规划,并为规划实施行动。
在教师的指导下,初中生制定成长规划,首先是要了解自我。那么初中生就必须思考4个问题,1. 知己——我是谁。我的个性是怎样的,我的兴趣特长有哪些,我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有哪些等等。2. 知彼——我想要什么。我选报某高中的理由,我最想学的专业是什么,我想从事的工作是什么等等。3.解己,我是否会换位思考,会设身处地的思考等等。4. 抉择和行动——我如何达到目标。我应该选择的努力目标有哪些,达成目标的途径有哪些等等。其次教师指导初中生完成六个步骤,第一列出目标清单。把目标写下来,可以把目标设定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第二进行轻重缓急抉择。在同一时间里的目标要分清哪个目标是重点、急迫完成,哪个目标是不急迫完成的。第三合理设定目标时限。梦想要成真就一定要有合理的完成目标的期限,做事才会有效率,不会拖拉。第四学会始终抓住核心目标。一个人的目标可以有很多,但一定要有一个核心目标,始终围绕核心目标来努力。第五经常温习目标。制定下的目标要经常回想,提醒自己是否一直在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第六了解和利用实现目标的外围助力。一个人的力量是很薄弱的,有时候借助他人的力量,齐心协力,可以一起实现共赢。借助榜样的精神鼓励和力量,鼓舞自己前行。
初中生制定成长规划应以发挥个性特长的优势为基础,在学生完成成长规划的制定后,作为教师有责任帮助和指导学生把目标、规划变成动力,按时实施计划,完成既定目标,提升自信心和成功感,行动是成功的起点,只有行动才有实现目标的可能,才有成功的人生。成长规划的实施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学生个体本身的素质,具有良好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优秀品质,能为成长规划的实施提供前进的动力和力量。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引导帮助学生明白良好习惯和优秀品质的具备是实现目标的基石,所以初中生在成长阶段和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要时刻注重行动,锻炼坚韧品质,培养自信心、学会自立自主,持续保持进取心,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勇敢担负责任和磨炼自制力等,这些优秀品质会给自己创造很多实现目标的途径,所以具备优秀的品质有助于初中生成长规划的有效实施。
本文结合了时代发展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剖析了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个性发展特点和初中生个性特长的类型,以及个性显现出来的优势弱势,阐明了初中生制定成长规划的重要性,研究了初中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了解自我,发挥自己个性特长的优势,学会制定成长规划和掌握有效实施规划的途径等指导策略。个体不是孤立存在的,初中生是自然人也是社会人,他们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需要,他们时时刻刻都需要考虑到社会、国家对人才的需要,需要考虑家长对他们未来发展的期望,需要考虑自身的发展需要,提出了初中生制定成长规划的制约因素,只有自身内在要求和多元化要求相结合,只有经过详细慎重的思考,才能制定出可行可操作的成长规划,有了规划人生就有了目标,有了目标人生就有了动力,才能使自己将来成为有现代素质和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和合格劳动者,具有较强现实意义,为提高初中生健康快乐成长和实现理想具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