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市培养单位资源与环境学院341农业知识综合三[专业硕士]之计算机网络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综合题

1. 已知第一次测得TCP 的往返时间RTT 是30ms 。接着收到了三个确认报文段,用它们测量出的往返时间样本RTT 分别是:26ms , 32ms 和24ms 。设

时间值讨论所得出的结果。

旧的

因此,新的估计往返时延值分别是

若a 选取很接近于0, 表示新的值与旧的 所以有

【答案】已知试计算每一次的新的加权平均往返相比变化不大,RTT 值更新较慢;若a 选取接近1,则表示新的受新的RTT 样本影响较大,RTT 更新较快。

2. 简述TCP 和UDP 协议的主要特点和应用场合。

【答案】(1)UDP 的主要特点是:

①传送数据前无需建立连接,没有流量控制机制,数据到达后也无需确认;

②不可靠交付,只有有限的差错控制机制;

③报文头部短,传输开销小,时延较短。

UDP 协议简单,因此,在一些特定的应用中运行效率高。通常用于可靠性较高的网络环境(如

局域网)或不要求可靠传输的场合,另外也常用于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中。

(2)TCP 的主要特点是:

①面向连接,提供了可靠的建立连接和拆除连接的方法,还提供了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的机制;

②可靠交付,提供了对报文段的检错、确认、重传和排序等功能;

③报文段头部长,传输开销大。

因此,TCP 常用于不可靠的互联网中为应用程序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的、端到端的字节流服务。

3. 假定在一个局域网中,计算机A 发送ARP 请求分组,希望找出计算机B 的硬件地址。这时局域网上的所有计算机都能收到这个广播发送的ARP 请求分组。试问:这时由哪一个计算机使用ARP 响应分组将计算机B 的硬件地址告诉计算机A?

【答案】本题主要考查对ARP 工作原理的理解。

这要区分两种情况:如果计算机B 和计算机A 都连接在同一个局域网上,那么就是计算机B 发送ARP 响应分组;如果计算机B 和计算机A 不是连接在同一个局域网上,那么就必须由一个连接在本局域网上的路由器来转发ARP 请求分组。这时,该路由器向计算机A 发送ARP 回答分组,给出自己的硬件地址。

4. 在使用TCP 传送数据时,如果有一个确认报文段丢失了,也不一定会引起与该确认报文段对应的数据的重传,试说明理由。

【答案】当数据还未重传就收到了对更高序号的确认时,就不再需要重传该确认报文段对应的数据。

5. 试把以下零压缩的IPV6地址写成原来的形式:

(1)

(2)

(3)

(4)

【答案】还原零压缩的IPV6的方法是,用一连串零分组代替一对冒号,每个分组有4个十六进制数,一个IPV6地址共8个分组。在还原地址时,为保持格式统一,每个分组省略的前导零位要么全部还原,要么全都不还原。

(1)

(2)

(3)

(4)

6. 携带实时音频信号的固定长度分组序列发送到因特网,每隔10ms 发送一个分组。前10个分

组通过网络的时延分别是45ms ,50ms ,53ms ,46ms ,30ms ,40ms ,46ms ,49ms ,55ms 和51ms 。

(1)用图表示出这些分组发出时间和到达时间。

(2)若在接收端还原时的端到端时延为75ms ,试求出每一个分组经受的时延。

(3)画出接收端缓存中的分组数与时间的关系。

【答案】(1)如图 (a )所示,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这些分组的发出时间和到达时间。

图 (a )

30,25,22, 29,45, 35, 29,(2)每一个分组经受的时延为端到端时延与网络时延之差,分别为:

26, 20和24(单位为ms )。

(3)接收端缓存中的分组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 (b )所示。

图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