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南大学学习科学中心708教育学专业基础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美国和前苏联的教育心理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各有什么特点?
【答案】(1)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四个派别的发展,即联结派、认知派、联结一认知派以及人本主义学派,每个派别都有各自发展特点:
①联结派
桑代克是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E.L.Thorndike , 1874-1949),创建了一个教育心理学的完整体系,从而奠定了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容,使教育心理学正式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学中分生出来。同时,在教育心理学领域中确立了联结主义的观点,联结派坚持对教育心理学问题作客观研究,对学习的实质、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规律、学习的动机与学习的迁移等等问题。但是联结派忽视对学习的内在过程与内部条件的探讨,使许多现象难以用他们的联结理论去解释。
②认知派
认知派提出了一种“完形说”而与桑代克的“联结说”相对抗。完形说认为,学习通过有目的的、主动的了解及“顿悟”,从而建立起一种“完形”而实现的。认知派否认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系是直接而机械的,认为行为是以意识为中介,受意识支配的; 认为学习并不在于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在于依靠主观的组织作用形成“完形”或“认知结构”,主体在学习中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盲目的; 主张对学习问题应注重对内部过程与内在条件的研究。肯定意识及主观的能动作用。但是在意识及主观能动作用的实质的问题上,拒绝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观点,因而具有浓厚的唯心主义色彩; 缺乏有效的客观研究方法。
③联结一认知派
联结一认知派(认知一联结派)是认知派和联结派对抗的产物。这一派的成员一般是接受了认知观点而从联结派中分化出来的。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托尔曼与加涅。该学派认为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系并不是直接的、机械的,而是存在着被称为“有机体的内部状态”的中介环节。以S-O-R 这一公式代替联结派的S-R 这个公式。学习是通过主体对情境的领悟或认知以形成认知结构而实现的。在学习问题的研究上,强调不仅要注意外部反应与外在条件,同时要注意内部的过程与内在的条件。联结一认知派虽然力图吸收认知派的某些观点以摆脱联结派所固有的局限性,因而他们的理论似乎比较全面。但是,他们未能从方法论上纠正联结派与认知派所固有的问题。
④人本主义学派
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派,从自然人性论出发,主张人或人格的自我实现说,认为人或人格的成长源于个体的自我实现趋向。在学习问题上,认为自发学习是最持久深入的学习,大量的经验是通过做学得的。在教学法方面,罗杰斯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这种
教学法也称为非指导性教学法,或开放性教学。他们的内发论观点,虽在反对外塑论、机械论的教育观方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他们对学习、教学与教师作用的许多观点,却是很片面的,有的甚至是错误的。
(2)前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前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二个时期,十月革命之前与之后以及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间、20世纪50年代末到苏联解体间的这四个阶段。其主要特点分别如下:
①十月革命前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发生发展
俄罗斯教育心理学起源于俄国的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拉祖尔斯是俄罗斯实验心理学的一位伟大代表。十月革命以前的俄罗斯教育心理学比较重视教育心理学的特殊性以及教育条件下的特殊研究。
②十月革命后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十月革命后到本世纪的30年代末为止,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主要是在理论观点的探索方面。维果斯基是苏联早期的著名心理学家,对于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他强调必须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分支来研究,从文化发展论与内化论出发,从理论上探讨了教育过程中个体心理发展的实质,首次提出了教学条件下科学概念掌握的特殊性问题,并且提出了教育与发展的区别与联系,指出了教育引导发展的条件,为学习与发展的关系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布隆斯基强调儿童个性的统一性以及探索对儿童心理进行整体的综合研究的途径。鲁宾斯坦确立了心理与活动相统一的原理。认为心理不仅在活动中表现出来,而且在活动中形成。这为后来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强调必须结合实际教学活动进行研究的方向确立了理论依据。
③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间的发展
该时期,前苏联教育心理学的显著特点是重视结合教学与教育实际的研究,广泛采用自然实验法,综合性研究占有主导地位。坚持这种研究方向的代表人物有波戈亚夫林斯基、梅钦斯卡娅、舍瓦列夫、列维托夫与包若维奇等。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与主要研究成果是在学科心理以及知识的掌握问题方面。但是在这一时期内,理论思想并不活跃。对教育心理学的理论问题的探索有所忽视。对于国外的尤其是西方的(美国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也存在着简单而粗暴的全盘否定的不良倾向。
④20世纪50年代末到苏联解体间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该时期理论思想比前活跃,重视理论问题的探讨; 进一步加强了同学校教育工作的联系; 对于西方尤其是美国教育心理学的态度方面,发生犷由排斥到亲近的变化。
总之,前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史,在能力与品德实质问题上,反对唯心主义的或庸俗进化论的先验论方面,在强调学生学习的特殊性方面,在心智技能的实质及其形成等方面,均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在教育与心理发展理论方面受文化历史发展论的影响,把教育混同于心理发展,片面强调心理发展对教育的决定作用,忽视了教育心理与发展心理的区分,长期使教育心理依附于发展心理,阻碍了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2. 桑代克和斯金纳是怎样解释学习现象的? 他们的理论有什么异同?
【答案】(1)对学习现象的解释
①桑代克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他把动物和人类的学习过程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认为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必须通过尝试一错误一再尝试的过程。桑代克认为,学习的作用就是把这些原本联结或者永久保存,或者消除,或者改变而利导。
②斯金纳认为学习是一个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过程,一个完整的操作性条件作用模式由三个部分组成:辨别刺激——提供行为结果的刺激; 操作行为——有机体的自发反应; 强化刺激——继行为之后出现并与行为相倚的刺激。认为强化是一种操作,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强化物则是一些刺激物,它们的呈现或撤消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
(2)桑代克和斯金纳理论的异同
桑代克和斯金纳理对学习现象的解释既有一定的相同点,但又存在许多不同之处:
①相同之处
桑代克的试误说和斯金纳的强化说都是学习的联结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②不同之处
a. 提出理论的实验基础不同
桑代克的试误说是用猫走迷笼的实验发现的,而斯金纳的强化说则是在桑代克迷笼的基础上改进的斯金纳箱,以白鼠为研究对象发现的。
b. 对学习的解释不同
桑代克认为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必须通过尝试一错误一再尝试的过程。斯金纳认为学习是一个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过程,强化在其中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c. 学习遵循的定律
桑代克认为学习遵循练习律、效果律和准备律。斯金纳的理论主要强调正强化、惩罚等的作用。
3. 请阐述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与其教学阶段理论的关系。
【答案】①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信息加工的学习模式包含信息流和控制结构这两个组成部分。信息流是指信息从一个假设的结构流到另一个假设结构中去的过程。除信息流之外还包含期望事项与执行控制组成的控制结构。期望事项是指学生期望达到的目标,即学习的动机。因为学生对学习有某种期望,教师给予的反馈才会具有强化作用。执行控制即加涅学习分类中的认知策略,执行控制过程决定哪些信息从感觉登记进入短时记忆,如何进行编码、采用何种提取策略等。
②加涅的教学阶段理论
学习是学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过程是由一系列事件构成的。加涅认为,每一个学习动作可以分解成八个阶段:动机阶段、领会阶段、习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作业阶段、反馈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