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上海住院医师公共科目题库>卫生法律法规题库

问题:

[单选] 医疗机构发现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当()

A . 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B . 在6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C . 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D . 在24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E . 在48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女性,25岁,长跑运动员。诉跟腱起点近端4cm处的足跟疼痛1年5个月,起跑时疼痛加重。检查发现跟腱梭形增粗伴有压痛,前足呈下垂位。如果疼痛加重,在下列治疗方法中应首选() A.镇痛气雾喷剂。 物理疗法。 局部封闭。 石膏制动。 按摩。 有关拳击复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胸外按压前可先尝试拳击复律。 从20~25cm高度向胸骨中下1/3交界处拳击1~2次。 若患者未能立即恢复脉搏与呼吸,不应继续拳击。 不能用于室性心动过速且有脉搏的患者。 拳击复律前应签署知情同意书。 男性,6岁。右下肢间歇性跛行及右髋部疼痛4个月就诊。该患儿诊断为股骨头骨软骨炎需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在于() A.切除坏死的骨组织。 清除坏死的软骨。 关节切开减压,增加髋臼对股骨头的包容。 增大股骨前倾角。 减少股骨前倾角。 关于梅毒螺旋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又称苍白螺旋体,为小而纤细末端尖的螺旋体微生物。 人工培养难以成功,但可在猿猴、荷兰猪、家兔体内繁殖。 属厌氧微生物,离开人体不易生存。 在煮沸、干燥、寒冷条件下难以生存。 肥皂水及普通消毒剂均可短迅速将其杀死。 根据以下哪项可基本排除风湿活动() 无游走性关节炎,皮下结节及环形红斑。 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度正常,血沉不快。 抗链溶酶升高,反应蛋白阴性。 有关节炎及发热,血沉快,无心脏受累。 抗链球菌抗体与C反应蛋白或血清粘蛋白测定结果均正常。 医疗机构发现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当()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医疗机构发现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此题容易错选B、C、D。因为根据修订前的《传染病防治法》,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向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的时间根据城镇和农村分为6、12、24小时。而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对报告的时间要求已经修订为2小时和24小时。考点提示:传染病的报告原则一(属地管理和报告时限)一(甲类2小时、乙类丙类24小时)属于考核重点。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