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长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911细胞生物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答案】

胞凋亡的一种方法。

其原理是将单个细胞悬浮于琼脂糖凝胶中,经裂解处理后,再在电场中进行短时间的电泳,并用荧光染料染色,凋亡细胞中形成的DNA 降解片段,在电场中泳动速度较快,使细胞核呈现出一种彗星式的图案;而正常的无DNA 断裂的核在泳动时保持圆球形。

2. 成熟促进因子

【答案】成熟促进因子

转化的一种酶。

3. regeneration

【答案】regeneration 的中文名称是再生。再生是指生物体的整体活器官受外力作用发生创伤而部分丢失,在剩余部分的基础上又生长出与丢失部分在形态与功能上相同的结构过程,即生物体缺失部分后重建的过程。广义的再生可包括细胞水平、组织与器官水平及个体水平的再生,但一般再生是指生物体缺失部分后重建的过程。

4.

【答案】的中文译名是停靠蛋白,又称停泊蛋白,为内质网膜整合蛋白,位于内质网膜的胞质面,是信号识别颗粒的受体,可识别并特异结合信号识别颗粒。

5.

【答案】的中文意思是差速离心,是指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率的方法分离不同大小的细胞器。起始的离心速率较低,让较大的颗粒沉降到管底,小的颗粒仍然悬浮在上清液中。收集沉淀,改用较高的离心速率离心悬浮液,将较小的颗粒沉降,以此类推,达到分离不同大小颗粒的目的。

6. 导肽

【答案】

导肽是指能够指导线粒体、叶绿体与过氧化物酶体等细胞器的大多数蛋白质在细胞质基质内合成后并进入相应的细胞器中的信号序列。

7. 肌球蛋白

【答案】肌球蛋白是微丝的化学组成之一,有1杆部和2个头部,每个头部2条轻

第 2 页,共 46 页

的中文名称是彗星电泳法。彗星电泳法是通过细胞生化特征变化鉴定细是指由和周期蛋白B 结合而成,调控细胞由期向M 期

链,

具有酶活性。头部具有肌动蛋白结合点,可与肌动蛋白结合,在粗肌丝中作为一种收缩蛋白参与肌肉收缩活动。

8. 基因座控制区

【答案】基因座控制区

组成的

是指由许多增强子或隔离子等顺式作用元件序列,它具有稳定染色质疏松结构的功能,可以控制基因座的各个基因顺序表。

二、选择题

9. (多选)具有延缓衰老作用的有( )。

A.GSH

B.SOD

C.VitE

D.VitA

E. 巯基乙胺

【答案】ABCE

【解析】A 项,GSH (谷胱甘肽)为解除毒素的特效物质,是一种由三个氨基酸组成的小分子肽,它作为体内重要的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可与自由基、重金属等结合,从而把机体内有害的毒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排泄出体外,从而起到抗氧化、抗衰老的作用。B 项,SOD (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一种源于生命体的活性物质,能消除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人体不断地补充SOD 具有抗衰老的特殊效果。C 项,VitE 可抗衰老和抗癌,是预防器质性衰退疾病的佳品。E 项,疏基乙胺具有解除金属对体内酶系统的损伤作用和抗氧化性质,可防止X 线和放射性物质的损害。

10.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大亚基和小亚基分别由( )DNA 上的基因编码。

A. 细胞核

B. 叶绿体

C. 细胞核和叶绿体

D. 叶绿体和细胞核

【答案】D

【解析】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是光合作用中一个起重要作用的酶系统,全酶由8个大亚基和8个小亚基组成。已知酶的活性中心位于大亚基上,小亚基只有调解功能。大亚基由叶绿体基因编码,而小亚基则是由核基因编码。

11.

转录因子同

结合主要是是靠氨基酸同

( )。

A. 范德华力

B. 离子键

C. 氢键

第 3 页,共 46 页 各个部分相互作用,不包括下列哪种作用力

D. 共价键

【答案】D

【解析】一般不形成共价键。

12.(多选)下列关于核被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核被膜和其他细胞膜完全一样

B. 核被膜上的蛋白都在游离核糖体上起始合成的

C. 外层核被膜成分和内质网类似

D. 内膜和外膜永不相交

【答案】BC

【解析】核被膜上有核孔复合体,而其他细胞膜是不具有此结构的。

13.人工脂双层膜对不同分子的相对通透性由大到小的排列是( )。

【答案】C

【解析】人工脂双层膜对不同分子的相对通透性主要取决于分子的大小和极性。小分子比大分子容易穿膜,非极性分子比极性分子容易穿膜,人工质双层对带电离子是高度不透的。

14.下面哪种蛋白质在糙面内质网上合成?( )

A.

B.

C. 酸性磷酸酶

D. 酵母外激素α因子

【答案】C

【解析】酸性磷酸酶定位于溶酶体中,须经膜泡运输的方式才能到达溶酶体因此在糙面内质网上合成。

15.微管蛋白在一定条件下,能装配成微管,其管壁由几根原纤维构成?( )

A.9

B.11

C.13

D.15

【答案】C

【解析】在微管装配的过程中,二聚体形成后,再形成原纤维经过侧面増加而扩展为片层,至13根原纤维时,即合拢形成一段微管。

第 4 页,共 4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