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675新闻传播基础[专业硕士]之传播学教程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政府对媒介进行干预的理论内涵。
【答案】(1)政府对媒介进行干预即是进行舆论引导,它是一种运用舆论操纵人们的意识,引导人们的意向,从而控制人们的行为,使他们按照社会管理者制定的路线、方针、规章从事社会活动的传播行为。
(2)正向舆论能够对社会发展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而负向舆论则对社会发展起到破坏和阻滞作用。舆论导向是中共对思想宣传下作部门和新闻单位提出的政治方向要求,思想宣传工作部门与新闻媒体在反映舆论、评介舆论的过程中有选择地进行报道,对社会舆论所起的影响和引导作用,体现党的执政能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具体而言,舆论导向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①对当前社会舆论的评价
即就新闻媒体反映的当前国内外工作重点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做出评定和判断,对媒体的报道和评论做出规划和提供相关指导性意见与建议。
②对当前社会舆论及舆论行为的引导
即就目前社会舆论和新闻舆论的具体情况和动态走势进行调控,确保舆论沿着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健康运行。
③就某一社会事实制造舆论
即为了宣传某一理念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制造利于宣传的话题和报道主题,在全社会掀起针对此理念的讨论活动,将前期预热效果发挥到最佳状态。
2. 什么是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答案】(1)大众传播含义大众传播是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书籍、部分互动媒体等由固定的中心向不确定的大众的信息发布。
(2)大众传播的影响
从政治方面看,表现如下:
①可以为民主政治过程提供公开讨论的场所,使政治候选人为公众所知并传递不同的信息及意见。
②从政者及政府机构可以通过合法手段,利用接近媒介的优势实施其权力。
从在文化方面看,表现如下:
①建构社会现实的一个首要的信息来源,并且能够使大众分享共同的文化身份。
②占用民众大量的闲暇时间,比其他任何机构对文化环境的影响都更大。
(3)大众传播研究核心
以信息产品作为起点,向前研究信息产品的生产过程,向后研究信息产品的消费过程及其影响,同时考察技术、个人、社会、文化在大众传播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3. 从哪儿个方面来理解人内传播?
【答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人内传播:
(1)人内传播虽然是人体内部的信息处理过程,但这个过程不是孤立的,它的两端都与外部过程保持着衔接关系; 作为个体系统,它的输入源泉是外部环境,输出的对象也是外部环境。这里的环境,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的。
(2)人内传播虽然与人的生理机制密切相关,但它在本质上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离开人的社会实践,人内传播与其他动物的体内传播没有本质区别。
(3)人内传播不是对外部世界的消极、被动的反应,而是积极能动的反映。这种能动性表现在人的意识和思维活动具有生产性和创造性,它不是对已有的知识、观念、思想进行简单“复制”,而是通过积极的精神劳动,在已知的基础上不断发现未知,创造新知识、新观念和新思想的活动。人内传播伴随着创造性思维成果,它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力量。
(4)人内传播是其他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任何一种其他类型的传播,如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等等,都必然伴随着人内传播的环节,而人内传播的性质和结果,也必然会对其他类型的传播产生重要的影响。
4. 印刷术的发明对于人类传播的意义有哪些?
【答案】印刷术的发明对于人类传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字出现以后,人类经历了一个很长的手抄传播阶段。手抄传播效率低、规模小、成本高。一部书籍,如果要抄写多册,不但耗费时日,而且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工劳动。文字信息的生产规模还很小,加上教育的普及程度低,文字传播基本上还属于政府、官吏以及统治阶层的特权。印刷术的出现扭转了这一情况。
(2)印刷时代的到来是建立在纸张和印刷术发明的基础之卜的,这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作出的两大贡献。早在公元105年,中国东汉时代的蔡伦就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制造出植物纤维纸。在公元7世纪的唐代,中国己经出现了雕版印刷。1045年,宋代的毕异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中国学者阂大洪认为,毕异的方法虽然还很简单,“但已包括了活字印刷的三个主要步骤:制活字、排版、印刷,与近现代的铅字排印基本原理完全相同”。到了元代和明代,中国又先后出现了木活字和锡、铜、铅活字。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广泛流传到东亚和西方各国,为推动世界文明和人类传播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3)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己经掌握了复制文字信息的技术原理,有了对信息进行批量生产的观念。但是在中国,由于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的制约,中国的印刷事业长期停滞在小作坊手工作业和人力劳动的水平上。直到15世纪40年代,德国工匠古登堡在中国活字印刷和油墨技术的基础上创造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并把造酒用的压榨机改装成印刷机,才使文字
信息的机械化生产和大量复制成为可能。
(4)古登堡的印刷术标志着印刷时代的新纪元。经过欧洲工业革命的推动,印刷技术不断革新,迅速从人力生产而进入机械动力和电力生产的阶段。印刷机的出现迎来了近代报刊的诞生,伴随着读写能力的普及,印刷媒介开始在社会变革和社会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应该补充的一点是,印刷事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不仅如此,它自己本身也日益成长为一种规模宏大的产业,并迅速成为正在萌芽中的信息经济的主要部分。
(5)今天,印刷媒介已经高度普及,书籍、报纸、杂志等出版物作为人们每天获得信息、知识、娱乐的基本渠道之一,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大的影响。8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激光排版、电脑编辑、网络传输等新传播技术在印刷出版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印刷出版业正在面临一场新的革命。
5. 简述人类语言的主要特征。
【答案】语言的产生,标志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的重大飞跃。语言的特征主要有以下方面:
(1)人类语言具有超越历史时间和空间的能力,它不仅能够表述现在,而且能够表述过去和未来; 不仅能够表述眼前的事物,而且能够表述在遥远空间发生的事情。
(2)人类语言具有无限的灵活性,可以表达任何具体的、抽象的甚至虚构的事物,在表达内容上几乎没有任何限制。
(3)人类语言具有发音的经济性,以有限的几十种元音和辅音,配之以声调变化,能够组合成数十万以上的语音单词。这说明,人类能够以最小的体能消耗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音声能力。
(4)人类语言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人类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表现出无穷的创造力。人类不断创造出新词语、新概念、新含义和新的表达方法,并且能够将声音语言转换成文字或其他符号体系加以记录和保存; 人类不仅创造了自己的生活语言,而且创造出了科学语言、艺术语言以及以手语、计算机语言为代表的各种人工语言。语言的历史,同时也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历史。
综上所述,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的特征。人类的语言活动不仅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进行能动改造的总体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它还小断创造和发展着自身,小断开创着崭新的语义世界。
6. 请举例说明符号互动论的观点? 符号互动论是唯心主义理论吗?
【答案】(1)20世纪初米德所著的《心灵、自我与社会》,开创了符号互动论的学术传统。符号互动理论的主要假设有以下几方面:
①社会现实和物质现实都是有意义的,人们通过对象征符号的意义做出解释而获得对世界的经验。
②符号的意义是人们通过和其他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获得的。
③人的决策和行为不是建立在外界的刺激上,而是建立在他对环境的主观理解和社会期待上。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