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07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是什么?
【答案】(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①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②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③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④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⑤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上述六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这六个方面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
(2)加快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卞要内容包括:
①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发展教育也是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必须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因此,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优化教育结构; 推进教育改革创新; 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②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多渠道扩大就业。这就要求我们要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 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 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④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社会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要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发展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 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 要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搞好基金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 加强基金监管,杜绝非法侵占、挪用,确保社保基金安全; 把解决住房问题放在重要位置。
⑤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健康是国民素质的重要体现,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干家万户幸福。要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 要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为突破口,深化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卫生投入体制、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 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⑥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要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 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 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2.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答案】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①必须清醒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和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
②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清醒头脑; 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必须增强宗旨意识,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必须增强使命意识,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③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牢牢把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准确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党员和干部思想纯洁、队伍纯洁、作风纯洁、清正廉洁。
(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治国理政的本领,具体来说,就是指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力一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要改进领导班子思想作风,提高领导干部执政本领,改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健全领导体制,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强领导集体。以加强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影响和带动全党,使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期待。
(3)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贯穿于党的性质、宗旨、任务和全部工作中,体现在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实际行动上。党的先进性同党的纯洁性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①坚持从思想教育入手,引导党员和干部认真学习并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执行者;
②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把实现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检验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试金石,在为群众排忧解难、造福人民的实践中体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③提高领导骨干素质,夯实组织基础,推动领导干部以率先垂范的实际行动体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④完善党内制度及工作机制,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健全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供制度保证。
(4)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学习、服务、创新,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学习是基础。只有通过持续有效的学习,才能把全党的思想认识统一到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来,坚定服务人民的立场,增强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创新能力。服务是目的。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服务是服务型政党的根本任务。服务型政党的提出,回答了“学习为了什么、创新为了什么”的问题。创新是动力。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探索出学习型、服务型政党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通过建设创新型政党,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必然有利于推动学习型服务型政党的发展。总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三者相辅相成,体现了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开拓进取精神。
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答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它们都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1)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同时,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个理论先是毛泽东思想,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结合中国实际进一步具体化,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党继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相继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中,无论是毛泽东思想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们都形成了各自具有丰富内容的科学理论体系,而贯穿在这些内容中的一条红线就是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个方面的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们都是实事求是的产物。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