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867园林植物学之园林树木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林冠线
【答案】“林冠线”指水平望去,树冠与天空的交际线。林冠线可以打破建筑群体的单调和呆板感,注重选用不同树形的植物,不同高度的植物,地形高差变化,布置不同的植物,获得效果不同的的林冠线。
2. 耐淹植物
【答案】“耐淹植物”指在一段时间内被水淹后还能正常生长的植物类型。根据耐淹力的大小分为五个级别:耐淹力最强的树种(垂柳、旱柳、龙爪柳)、耐淹力较强的树种(水松、棕榈、栀子、麻栎)、耐淹力中等的树种(侧柏、千头柏、圆柏、龙柏、水杉)、耐淹力较弱的树种(罗汉松、黑松、刺柏、百日青、樟树)、耐淹力最弱的树种(马尾松、杉木、柳杉、柏木)。
3. 园林建设分类法
【答案】“园林建设分类法”是一种人为分类系统,总的原则是以有利于园林建设工作为目标、以提高园林建设水平为主要任务的分类体系。它可以根据各种依据对树种进行分类,如可以按照树木的生长类型分类、按照对环境因子的适应能力分类、按照树木的观赏类型分类等。
4. 自然分类系统
【答案】“自然分类系统”是指着眼于客观地反映出植物界的亲缘关系和由低级到高级的系统演化关系,遵从一定的原则对植物进行分类的系统,又称“植物系统学”。
5. 展叶期
【答案】“展叶期”指从芽苞中伸出卷曲或按叶脉折叠着的小叶至春叶特有色彩在整体上消失的这一时期。可分为两个阶段:展叶开始期和展叶盛期。
6. 叶秋季变色期
【答案】“叶秋季变色期”指由于正常季节变化,树木出现变色叶,其颜色不再消失,并且新变色之叶在不断増多至全部变色的时期。这与因夏季干旱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叶变色不同,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开始变色期和完全变色期。
7. 变种
【答案】“变种”是种内的变异类型,指种内某一个体可能由于突变而发生变异,在自然选
择和人工选择下,这种变异会在种内不断扩散,最后形成某些遗传性不同于原种的一个群体。虽然变种与种在形态结构上有显著的变化,但没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区域;有一定的地理分布范围,但仍能和原种进行基因交流。
8. 霜害
【答案】“霜害”
指当气温降至空气中过饱和水汽在物体表面凝结成霜时,植物的受到的伤害。如果霜害的时间短,而且气温缓慢回升时,许多种植物可以复原;如果霜害时间长而且气温回升迅速,则受害的叶子反而不易恢复。
9. 亚种
【答案】“亚种”是种内的变异类型,除了在形态构造上有显著的变化特点外,在地理分布上也有一定较大范围的地带性分布区域。其与变种的区别是变种没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区域。
10.离心生长
【答案】“离心生长”指树木自播种发芽或由营养繁殖成活后,以根颈为中心,根和茎均以离心的方式进行生长。即根具向地性、在土中逐年发生并形成各级骨干根和侧生根,向纵深发展;地上芽按背地性发枝,向上生长并形成各级骨干枝和侧生枝,向空中发展。这种由根颈向两端不断扩大其空间的生长即为“离心生长”。
二、简答题
11.简述赔梅的园林用途和适生环境。
【答案】腊梅是我国特产的传统名贵观赏花木,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和丰富的蜡梅文化。蜡梅花开春前,为百花之先,特别是虎蹄梅,农历十月即放花,故人称早梅;蜡梅先花后叶,花与叶不相见,花开之时枝干枯瘦,故又名干枝梅;蜡梅花开之日多是瑞雪飞扬,欲赏蜡梅,待雪后,踏雪而至,故又名雪梅。
(1)园林用途:蜡梅花开在寒冬腊月间,花黄如腊,又芳香宜人,为冬季观赏佳品,是我国特有的珍贵观赏花木。一般以孤植、对植、丛植、群植配置于室前、墙隅均极适宜;作为盆花、桩景和瓶花独具特色。我国传统上喜欢配植南天竹,冬天时红果、黄花、绿叶交相辉映,可谓色、香、形三者相得益彰,更具中国园林的特色。
(2)生长习性:性喜光,略耐侧荫,耐寒。在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最好,碱土、重粘土生长不良;喜肥,耐干旱,有“旱不死的腊梅”之说,忌水湿。耐修剪,抗氯气,二氧化硫污染能力强。
12.自然式园林中,树种配置有哪几种形式?
【答案】园林树木的配植千变万化,在不同地区、不同场合、地点,由于不同的目的、要求,可有多种多样的组合与种植方式,在自然式园林中,树种配植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独植(孤植,单植)
孤植树应具备的条件:具有一定姿态的树形或挺拔、雄伟、端庄展枝优美、线条宜人或有美丽的花朵和果实。适合做孤植的树有:雪松、油松、银杏、南洋杉、臭椿、金钱松、广玉兰、玉兰等。
(2)丛植:在自然式园林中要求较高,艺术性较强的配植方式。基本形式有以下几种:
两株配合
在构图上要遵循矛盾统一原理,二者必须既有调和,又有对比,使两者成为对立统一体,要求树种相同,树相有别,在姿态和大小上要求有差异,这样才能既有对比,又生动活泼。
三株配合
最好采用姿态、大小有差异的同一树种,栽植时忌三株在同一直线上或等边三角形,三株距离都不要相等。其中最大的与最小的要靠近一些成为一组,中间大小的远离一些成为一组,两组之间应有呼应,其中大的和中等大的为同一树种,或为常绿或为落叶,或为乔木或为灌木,小的为另一树种,这样就可使两个小组既有变化,又有统一。
四株配合
仍采用姿态、大小不同的同一树种为好,分为两组,成为3:1的组合,大株和最小株不能单独成为一组,基本平面形成一不等边四边形或不等边三角形。
五株配合
可以是一个树种或两个树种,分成3:2或4:1两种组合,若为两个树种,其中一种为三株,另一种为两株,分在两组内,三株一组的组合原则上以三株树丛的组合相同,两株一组的组合原则上以两株树丛的组合相同,但两组之间不能太远,彼此之间也要有所呼应和均衡。
六株及六株以上配合
实系二株、三株、四株、五株几种基本形式的相互组合而已。
(3)聚植(集植或组植)
由二、三株至一、二十株不同种类的树种组配成一个景观单元的配植方式称聚植;亦可用几个丛植组成聚植。聚植能充分发挥树木的集团美,它既能表现出不同种类的个性特征又能使这些个性特征很好地协调地组合在一起而形成集团美,在景观上是具有丰富表现力的一种配植方式。一个好的聚植,要求园林工作者从每种的观赏特性、生态习性、种问关系,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栽培养护管理上去多方面的综合考虑。
(4)群植(树群)
由二、三十株以上至数百株的乔、灌木成群配植时称为群植,这个群体称为树群。树群可由单一树种组成亦可由数个树种组成。树群由于株数较多,占地较大,在园林中可作背景、伴景用,在自然风景区中亦可作主景。两组树群相邻时又可起到透景框景的作用。树群不但有形成景观的艺术效果,还有改善环境的效果。在群植时应注意树群的林冠线轮廓以及色相、季相效果,更应注意树木间种类间的生态习性关系,务以能保持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性。
(5)林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