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东北石油大学体育部709教育学基础综合(三)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单选题
1. 受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转弱,行为随意性强,自我控制水平低,在对其进行研究时,较适宜采用( )。
A. 实验法
B. 访谈法
C. 观察法
D. 问卷法
【答案】C
【解析】由于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强,不具有阅读能力,所以不能采用访谈法和问卷法,另外,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差,也不宜采用实验法。因此,在对幼儿进行研究时较适宜采用观察法。
2. 人在解决一系列相似的问题之后,容易出现一种以习以为常的方式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倾向。这种现象被称为( )。
A. 学习准备
B. 思维定势
C. 功能固着
D. 思维阻抑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中的思维定势和功能固着的理解掌握程度。思维定势是指人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固定的模式是己知的,事先有所准备的。它能够影响后继活动的趋势,程度和方式。功能固着是指一个人熟悉了一种物体的某种惯常的功能后,就很难看出该物体的其他功能的心理特点。
3. 通过对道德两难问题的深入讨论,儿童倾向于拒斥低于自己道德发展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并且能够理解和同化高于自己一个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但难以理解和接受高于自己两个或两个以上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这种现象被科尔伯格等人称为( )
A. 皮格马利翁效应
B. 俄狄浦斯效应
C. 布莱特效应
D. 布朗效应
【答案】C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对道德认知发展模式基本观点的理解。美国的布莱特在进行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的研究中,发现儿童在讨论道德两难问题时,能够理解和同化高于自己一个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方式,拒斥低于自己发展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科尔伯格等人在其后一些学校所进行的实验,结果证明布莱特的观点是成立的,由此将其称为布莱特效应。
4. 根据阿特金森的研究,在面临不同难度的任务时,成就动机高者一般会选择的任务难度是( )
A. 最高
B. 最低
C. 中等
D. 最高或最低
【答案】C
【解析】根据动机在个体的动机系统中所占的强度,可以将个体分为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所以他们会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而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因为这种任务能给他们提供最大的现实挑战,有助于他们通过努力来提高自尊心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当他们面对完全不可能成功或稳操胜券的任务时,动机水平反而会下降。相反,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如果成功的机率大约是50%时,他们会回避这项任务,以防止自尊心受损和产生心理烦恼。而选择容易的任务可以保证成功,使自己免遭失败; 而选择极其困难的任务,即使失败,也可以找到适当的借口,得到自己和他人的原谅,从而减少失败感。成功概率是50%的事情,也就是中等概率。因此,答案选C 。
5. 下列学校中,不属于清代官学所独有的是( )。
A. 国子学
B. 觉罗学
C. 八旗官学
D. 俄罗斯馆
【答案】D
6. 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向雅典青年提出的要求和期望是( )
A. 了解自然
B. 熟悉社会
C. 虔信上帝
D. 认识自己
【答案】D
【解析】苏格拉底宣扬神学唯心主义,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神创造和主宰的。他否认自然界有任何规律性可循,反对认识自然现象,肯定人只能认识自己,研究自己的心灵,在自我认识中,探索、寻找永恒真理,寻找最高的善一智慧。
7. “熙宁兴学”之后,宋代太学中曾经普遍实施的一种将学生平时品行、学业表现与考试成绩结合考察的教学评价和管理制度,称为( )。
A. “苏湖教法”
B. “三舍法”
C. “积分法”
D. “六等黑出陆法”
【答案】B
8. 根据传说,中国古代五帝时出现的学校是( )
A. 庠
B. 序
C. 成均
D. 校
【答案】C
9. 在下列四个阶层中,称之为“四民之首”的是( )。
A. 农
B. 工
C. 商
D. 士
【答案】D
10.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以“系统混杂,目标分歧”为由整顿全国中学教育,其主要举措是( )
A. 中学分设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
B. 高中分设普通科和职业科
C. 高中分设文科和理科
D. 中学分设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
【答案】D
【解析】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整顿全国教育,认为中学系统混杂,目标分歧,导致中学的普通教育无从发展,师范教育和职业教育难以保证。12月,教育部相继公布《师范学校法》、《职业学校法》、《中学法》,废止综合中学,将普通中学、师范学校、职业学校分别设立,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