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932软件工程专业基础综合之软件工程导论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软件工程与计算机科学性质不同,软件工程着重于( )。
A. 原理探讨
B. 理论研究
C. 建造软件系统
D. 原理的理论
【答案】C
【解析】计算机科学中的研究成果均可用于软件工程,但计算机科学着重于原理和理论,而软件工程着重于如何建造一个软件系统。
2. 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尽可能发现软件中的错误,通常( )是代码编写阶段可进行的测试,它是整个测试工作的基础。
A. 系统分析
B. 安装测试
C. 验收测试
D. 单元测试
【答案】D
【解析】软件的测试通常由单元测试(模块测试)、集成测试(组装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等几个部分组成。其中单元测试在代码编写到一定时候即可开始,它是整个测试工作的基础。
3. 重视软件过程质量的控制,其部分原因是,相对于产品质量的控制来说,过程质量的控制是先期的、主动的、( ),而产品质量的控制是事后的、被动的、个别的。
A. 整体的
B. 系统的
C. 部分的
D. 可预测的
【答案】B
【解析】重视软件过程的质量是近年来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但不能把产品质量的控制与过程质量的控制相对立起来。重视软件过程质量的控制,其部分原因可能是,相对于产品质量的控制来说,过程质量的控制是先期的、主动的、系统的,而产品质量的控制是事后的、被
动的、个别的。
4.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程序流程图是一种算法描述工具
B.PAD 图是一种描述程序逻辑结构的工具
C. 过程设计语言是一种用于描述模块算法设计和处理细节的语言
D.PAD 图是一种由左往右展开的二维型结构
【答案】C
【解析】过程设计语言(PDL ), 也称程序描述语言,又称为伪码。它是一种用于描述模块算法设计和处理细节的语言。
5. 瀑布模型的问题是( )。
A. 用户容易参与开发
B. 缺乏灵活性
C. 用户与开发者易沟通
D. 适用可变需求
【答案】B
【解析】瀑布模型很难适应需求可变、模糊不定的软件系统的开发,而且在开发过程中,用户很难参与进去,只有到开发结束才能看到整个软件系统。它是线性的开发过程,缺乏灵活性,不适应实际的开发过程。
6. 可行性研究要进行一次( )需求分析。
A. 深入的
B. 详尽的
C. 彻底的
D. 简化的、压缩的
【答案】D
【解析】可行性研究是在项目建议书被批准后,对项目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是否可行所进行的科学分析和论证,它需要进行一次简化的、压缩的需求分析。
7. 软件测试方法中的( )属于静态测试方法。
A. 黑盒法
B. 路径覆盖
C. 错误推测
D. 人工检测
【答案】D
【解析】软件测试从需要执行被测试软件的角度,可以分为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静态测试
可以由人工进行,充分发挥人的逻辑思维优势,也可以借助软件工具自动进行。
8. 对象模型的描述工具是( )。
A. 状态图
B. 数据流图
C. 对象图
D. 结构图
【答案】C
【解析】对象模型描述系统中对象的静态结构、对象之间的关系、对象的属性、对象的操作。对象模型表示结构上的、系统的“数据”特征。对象模型用包含对象和类的对象图来表示。
9. 软件维护产生的副作用,是指( )。
A. 开发时的错误
B. 隐含的错误
C. 因修改软件而造成的错误
D. 运行时误操作
【答案】C
【解析】因修改软件而造成的错误或其他不希望出现的情况称为维护的副作用,包括编码副作用、数据副作用、文档副作用三种。
10.在变更控制中,( )可以用来确保由不同用户所执行的并发变更。
A. 异步控制
B. 同步控制
C. 存取控制
D. 基线控制
【答案】B
【解析】变更控制包括建立控制点和建立报告与审查制度,其过程中的“检出”和“登入”处理实现了存取控制和同步控制,存取控制管理各个用户存取和修改一个特定软件配置对象的权限,同步控制可用来确保由不同 用户所执行任务的并发变更。
11.软件开发的结构化生命周期方法将软件生命周期划分成( )。
A. 计划阶段、开发阶段、运行阶段
B. 计划阶段、编程阶段、测试阶段
C. 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程调试
D. 需求分析、功能定义、系统设计
【答案】A
【解析】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方法是以瀑布模型为基础的,瀑布模型将软件的生命周期划分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