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类别学习是人类高级认知活动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近年来,开始越来越受到心理学界的关注。类别是指一批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的集合,类别学习是指获得对一批事物的总的心理表征。所谓心理表征,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在内部心理结构中的反映方式。
在心理学中,有关类别学习的实验范式主要包括分类任务、标准归类任务、类别特征推理任务和归类不确定情境下的特征推理任务。分类任务是指给被试呈现一批散乱的样例,并要求被试根据任意标准对其进行归类组合的任务;标准归类任务是指个体根据样例特征来判断其类属关系的任务;类别特征推理任务是指根据样例的类属关系判断其可能具有的特征的任务;归类不确定情境下的特征推理任务则是在类别不确定情境下,对标准归类任务和类别特征推理任务的结合,即首先要求被试进行归类,然后根据归类进行特征推理的任务。
前人在归类不确定情境下的特征推理任务中得出了各种相互矛盾的结论:一些研究认为个体进行特征推理时依据的是基于类别的策略,另一些研究则认为个体忽略类别信息,而直接采取基于特征的策略。本研究的目的正是探讨这一矛盾出现的原因。本研究认为,基于类别的策略与基于特征的策略呈二维交叉关系而非一维对立关系。进一步而言,若将被试是否考虑到样例归入某类别的概率也列入考虑范围,则可以从理论上得出八中不同的推理策略。本研究通过3个实验,探讨了已知特征和预测特征在非靶类别中的不同分布情况是否对被试在特征推理中的策略选择产生影响,如果有影响,会产生何种影响。
本研究以抽象图形作为实验材料,对被试的反应进行了探究。结果发现:(1)如果要求被试在特征推理之前首先对新样例进行归类,则被试倾向于直接忽略所有非靶类别的信息;(2)如果不要求被试在特征推理之前对新样例进行归类,则个体的表现就会更少受到类别信息的影响,同时更多地考虑到非靶类别的信息;(3)如果个体只考虑靶类别的信息,则有些被试会选用靶类别内的特征典型策略进行推理,另一些被试则会选用靶类别内的特征联合策略进行推理;(4)如果在特征推理前不要求被试对新样例进行归类,则非靶类别中的特征分布情况会显著影响推理策略的选择。首先,如果非靶类别不存在预测特征,则直接忽略非靶类别信息,如果非靶类别内存在已知特征与非预测特征的关联,则个体倾向于选择不考虑类别的特征联合策略。
然而,本研究仍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本研究中用到的实验材料较为简单,特征性质颇为独特,所以可能缺乏足够的外部效度;其次,本研究材料的空间排布情况与前人有所不同,可能对被试的知觉方式产生某种微妙的影响;第三,本研究发现了推理策略选择上的个体际差异,却并未就其进行过实证探讨;最后,有关社会文化领域的特征推理行为虽有很大的实际价值,本研究及前人研究中均未做到足够重视。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