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部80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辨析题
1. 人多地少、人均资源相对短缺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依据。
【答案】这一判断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
(1)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依据在于:
①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己超出一国范围,形成生产的国际化;
②商品经济本质上是开放的经济。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客观上要求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人多地少,人均资源相对短缺,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对外开放利用国际分工和交换,有利于克服它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矛盾,但不是我国经济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依据。
(2)1980年,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邓小平正式使用了“对外开放”的表述,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把实行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最重要的依据,就是邓小平关于“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两个重要观点。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历史的经验教训一再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行的,要发达起来,必须对外开放。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通过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2.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具有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答案】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虽然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但从其革命性质上来看,却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中国人民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上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2)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中国的基本国情。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
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毛泽东指出,既然中国还是一个封建经济占明显优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现阶段的革命是为了终结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既然中国革命的对象主要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革命的任务就是推翻这两个主要敌人,既然这个革命还有资产阶级参加,它还曾领导过这个革命,既然这个革命的经济政策不是一般地废除私有财产,而是一般地保护私有财产,具体地说就是要把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并保护之,所以,现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就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但是,中国革命己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而是新的民主主义革命。
二、简答题
3.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下的所有制结构?
【答案】所有制结构,是指社会中的各种所有制及其具体形式的比例和相互关系。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的形成有其必然性:
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②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也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离开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就离开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为了促进多层次生产力水平的发展,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小同类型的所有制形式。
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基本经济制度之中,是因为它们同公有制经济一样,也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
(2)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
①公有制的多种表现形式: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一种所有制形式,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而且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②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公有制经济所采取的经营、组织、交换、分配等方式。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公有制经济己经突破了过去那种仅仅由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实现形式。由于各个公有制企业的公有化程度不同、规模不同、产业属性不同、经营管理水平不同、经济效益不同及其他种种条件不同,所以它们选择的实现形式也就不同,出现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局面,如股份制经营、股份合作制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委托经营等等。
(3)非公有制经济的表现形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形式主要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在活跃市场、满足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具有极大的作用。
4. 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答案】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主要是因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与桥梁,具体表现为:
(1)在社会形态上,它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2)在政治上,实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 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3)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主导的包括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
(4)在文化上,实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己经居于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因此,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突破和创新?
【答案】(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既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也包括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其他所有制经济。没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就不能确保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不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道路。没有其他所有制经济,就会脱离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脱离初级阶段的实际。因此,既不能因为公有制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不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而将它们排除在基本经济制度以外,也不能因为它们属于基本经济制度而认为也是社会主义经济。
(2)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能够把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初级阶段的现实要求有机统一起来,这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和创新,更加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体现了党对所有制理论的与时俱进。改革开放前,由于对基本国情的认识上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总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只能由社会主义性质的公有制经济构成,即使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和一定的发展,也只能是暂时的权宜之计。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逐步深化,从称其为“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