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CO2分压最高的部位是() 静脉血液。 毛细血管血液。 动脉血液。 组织液。 细胞内液。
医疗事故的责任主体是依法取得() 医学教育资格的机构。 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 考试合格取得资格的考生。 大学毕业证书的医学院校毕业生。 医学临床研究资格的机构。
患者,男,45岁,有慢性乙肝病史15年,近1年来自感体力下降,时感腹胀,消瘦。1周前因进食不洁饮食出现腹泻、腹痛,服药后腹泻好转,但近3天出现发热,明显腹痛、腹胀,小便发黄,尿量明显减少。入院后查体:意识尚清,但患者烦躁多语,慢性肝病面容,巩膜轻度黄染,明显肝掌,可见蜘蛛痣,心肺未见异常;腹部膨隆,脐下腹有压痛,轻度反跳痛,腹水征阳性。急诊化验:血常规:WBC9.8×109/L,中性89%;电解质K+3.4mmol/L,Na+137mmol/L,Cl-98mmol/L,血氨为96μmol/L。可采取下列哪些治疗措施() A.联合抗感染。 利尿,改善肾血液循环,保护肾功能。 保肝,退黄。 支持治疗,稳定内环境。 腹水浓缩回输。 应用精氨酸。
对医疗事故所作首次鉴定结论不服的,当事人申请再次鉴定的时限应是() 收到首次鉴定结论之日起30日后。 收到首次鉴定结论之日起20日后。 收到首次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后。 收到首次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 收到首次鉴定结论之日起10日内。
患者男性,50岁,有高血压病史5年,因近期未按时服药,2小时前出现明显头痛、烦躁、心悸、多汗,面色苍白,视力模糊,血压230/130mmHg以上临床表现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脑血管自身调节障碍。 交感神经兴奋及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多。 血循环中醛固醇增多。 血循环中皮质醇增高。 心房利钠因子减少。
心包炎的体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