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以两条情节线并行发展的独特结构著称于世。其中一条线索表现城市上流社会生活,以安娜·卡列尼娜的情节为代表;另一条线索则表现乡村庄园生活,以另一位重要人物的活动来贯穿。这个人物是() A、卡列宁。 B、奥布朗斯基。 C、沃伦斯基。 D、聂赫留朵夫。 E、列文。
《安娜·卡列尼娜》中最能够体现作者托尔斯泰家庭幸福观的女性人物是() A、吉提。 B、佩托西公爵夫人。 C、安娜。 D、杜丽。 E、卡秋莎。
高尔基的创作中被认为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奠基之作”的小说是() A、在人间。 B、母亲。 C、阿尔达莫洛夫家的事业。 D、克里姆·沙姆金。 E、童年。
1906年在美国一边宣传革命、筹集革命经费,一边完成了长篇小说《母亲》的著名作家是()。 A、罗曼罗兰。 B、奥斯特洛夫斯基。 C、阿·托尔斯泰。 D、裴多菲E高尔基。
1982年《百年孤独》的作者“由于其长篇小说以结构丰富的想象世界,其中糅混着魔幻于现实,反映出一整个大陆的生命矛盾”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位作家是()。 A、M.A.阿斯图里亚斯的里亚斯。 B、加西亚·马尔克斯。 C、A.卡彭铁尔。 D、J.J.鲁尔福。 E、巴勃鲁·聂鲁达。
1906年高尔基在美国完成了长篇小说《母亲》。小说突出塑造了自觉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工人革命家()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