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初级社会群体
【答案】初级社会群体,又称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由社会学家库利首先提出,是指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它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等。复杂组织中的一些非正式群体,如军队中的战友群、工厂中的工友小集团以及学校里的“哥们儿”群体等。
2. 非正式制度
【答案】非正式制度,又称非正式约束、非正式规则,是指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得到社会认可的约定成俗、共同恪守的行为准则,包括价值信念、风俗习惯、文化传统、道德伦理、意识形态等。在非正式制度中,意识形态处于核心地位. 因为他不仅可以蕴涵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性,而且还可以在形式上构成某种正式制度安排的“先验”模式。
3. 政治社会化
【答案】政治社会化是指社会个体通过接触和学习某种政治文化,培养政治立场(包括政治信仰、政治情感和政治态度等)和政治参与能力的过程。1958年,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和罗伯特·海斯首次提出了“政治社会化”的概念。现在,政治社会化已经成为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政治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政治社会化对政治系统进而对整个社会系统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具有两个方面的促进作用:①从个体的角度来讲,它培养个体的政治参与热情和能力; ②从社会的角度来讲,它培养个体对某种政治制度和政治价值的认同、忠诚和责任感。个体的政治参与热情和能力是现代民主制度运转的必要条件,否则,即使设计得十分精致的政治制度也会沦为一具空壳。
4. 合作
【答案】合作是指社会互动中,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对互动各方都有某种益处的共同目标而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人们之所以需要合作,是因为仅靠某一方的单独行动往往无法实现这种利益或日标。从广义上说,人们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必须建立在合作的基础
之上,没有合作就没有群体或社会可言。成功的合作应具备以下条件:①目标一致; ②对于如何达成目标能够取得基本共识; ③行为配合; ④要讲信用。
5. 文化
【答案】文化是指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东西; 也可以说,自然界本无文化,自从有了人类,凡经人“耕耘”的一切均为文化。社会学认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切力一面,包括社会化、社会互动、社会群体、社会制度、社会变迁等,都可以归结为是各种文化现象。
6. 虚拟社区
【答案】虚拟社区是指由网民在电子网络空间进行频繁的社会互动所形成的具有文化认同的共同体及其活动场所。它是与传统的实在社区相对而言的。它也具有实在社区的要素,比如有一定的活动区域; 有一定数量固定的人群,人与人之间有着频繁的互动。虚拟社区存在于与日常经验的物理空间不同的电子网络空间,社区的居民为网民,他们在一定的网络空间内围绕共同的需要和兴趣进行交流和活动,并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和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7. 社会运行
【答案】社会运行是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它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社会运行大体上包括两个方面:①纵向运行,是社会的变迁与发展; ②横向运行,是指社会发展某一阶段上,社会诸要素、社会诸系统的交互作用。
8. 解构主义(德里达)
【答案】德里达是激进的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解构逻各斯中心主义,意在向传统挑战,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
(1)解构逻各斯中心主义:
①德里达认为,西方传统文化基础是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或以在场为中心的形而上学,它在二元对立的逻辑上建构自己。解构就是要分解或消解这种结构。
②德里达通过对言语中心论的解构来颠覆形而上学。言语中心论把言语看做是第一位的、本源的、在场的。说话者的“在场”使言语的意义是直接的、透明的、同一的、确定的,而书写则被认为是不在场的、间接的、多样的、充满差异而不确定的。
③德里达运用索绪尔的语言学中差异原则,即符号的意义存在于与其他符号的差异中,论证了能指和所指不是固定的,而是在差异中确定的,最后他得出了语言的本质是游移不定和差异。这样,言语/书写的二元对立就被颠倒过来。
④延异:说明符号和本文都是在与别的符号和本文不同的情况下才得以在场的,只有通过把那些本属于不在场概念的特征给予在场这个概念,才能理解在场概念的含义。
⑤解构的目的就在十永无休止、一次一次地解构,二元对立的等级结构永远无法建立。既然
符号的意义是不稳定的、多变的,那么确立一种固定不变的意义秩序是行不通的,权威是不存在的。
(2)批判总体社会解构主义挑战了二元对立的等级结构体系,也就抽掉了社会等级体系制度和公共权威的基石。德里达认为社会制度不过是并未对主体形成限制的书写而己,它们根本没有能力限制人们。总体社会是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奴隶,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覆亡提供了打破总体社会的武器。
二、简答题
9. 试述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的区别。
【答案】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的区别卞要包括:
(1)在职业结构方面的差异。在职业结构上,农村社区的职业比较单纯。在农村社区,多数以农业为主,只有少数人从事手下业、商业以及其他行业。城市社区职业门类众多,而以工商业和各种服务行业为主,性质复杂多样。
(2)在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差异。在工作和生活上,农村居民既然以农业为主,其大部分时间就用于户外生活和劳动,而城市居民则以室内生活和劳动为主。
(3)在社会容量方面的差异。在社会的容量上,农村因农业生产需要大量土地,因而人口密度低,城市则人口密度高。这就造成城市居民的社会接触量及社会互动强度与频度均高十农村居民。
(4)在人口性质方面的差异。在人口性质上,农村社区居民,较趋向于同质化,城市居民则趋向于异质化。
(5)在社会结构方面的差异。在社会结构
(6)在人口迁徙方向方面的差异。在人口迁徙的方向上,一般社会发展的情况总是以农村人口移向城市、农业人口转为工商业或其他非农业人口为主。
10.谈谈你对“乡土文化”的当代命运的看法。
【答案】(1)现代化对农村社区的乡土文化带来了以下冲击:
乡村淳朴人情受到了商品经济中唯利是图的价值观的侵蚀; 乡村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本土气息的文化形态在现代文化的侵袭下日趋式微; 深受商品经济影响的消费文化、不切农村实际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渗透到农民的日常生活。
(2)学者对“乡土文化是否正在逝去”的不同观点:
①一些学者认为,传统文化和地方信仰由于受到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现代文化的严重挤压而再难有生存空间,而这将会导致乡土文化的边缘化和农民主体性的逐步丧失,并由此带来农民普遍的文化无根感和焦虑感。
②也有学者认为,乡村文化的蜕变只是乡土文化危机的表象,乡土文化的根基和精神内核并未受到根本性的冲击。村民的生活虽经受着城市文化的冲击,但是左右人际关系远近亲疏的伦理文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习俗,依旧在支撑着乡村的社会秩序,并在村民的合作组织和权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